第三十章 葡比之戰(1)(第2/3頁)

後防線上從左往右依次是範德海格,維爾馬倫,霍伊肯斯和範比滕,門將還是普羅托。

葡萄牙隊這邊同樣也排出了451陣型,不過他們的戰術更有侵略性,門將是裏卡多,後防線上米格爾、佩佩、卡瓦略和費雷拉,中場佩蒂特、德科、馬尼切、金毛羅和誇雷斯馬,前鋒還是保萊塔。

如果不是身為對手,迪甘都要為葡萄牙隊感到可惜,中後場囤積著大量世界級的球星,卻唯獨沒有一個能扛起進攻大旗的前鋒,這麽多年,不是戈麥斯,就是保萊塔,不是保萊塔,就是戈麥斯,換來換去就這麽兩個人。

在以往,雙前鋒可是葡萄牙足球的傳統,尤西比奧和托雷斯,60年代葡萄牙著名鋒線組合,內內和費爾南多·戈麥斯,70年代葡萄牙著名鋒線組合。

這些葡萄牙的傳奇人物,構築起的雙前鋒神話,是葡萄牙足球中值得自豪的一部分,但斯科拉裏沒有皈依葡萄牙足球的興趣,他的哲學裏只有單前鋒的概念,世界杯期間大小羅的成功讓他更相信單前鋒搭配兩到三名位置稍微拖後的前衛的陣型殺傷力最強,更何況葡萄牙中場人物如此之多,不盡量使用有些暴殮天物的遺憾,但事與願違,從他執教葡萄牙的第一場比賽開始,他就發現前鋒線上貢獻力如此之小,殺傷力如此之薄弱,以致於在很大程度上讓球隊的進攻在進入對方禁區後就抓瞎,根本無法保持持續攻擊的能力。

到最後,斯科拉裏絕望的發現,他就是想要改變戰術,派出雙前鋒都不行,因為他的手裏,根本就沒貨源。

在賽前公布的名單裏,葡萄牙有五名前鋒,但金毛羅和西芒在俱樂部還是國家隊,更主要的位置還是邊前衛一職,事實上,葡萄牙正規的前鋒只有保萊塔、努諾·戈麥斯和波斯蒂加三人。

這場比賽,斯科拉裏在挑挑揀揀之後,最後還是選擇了老人保萊塔擔任先發前鋒,可是在面對以範比滕為首的比利時後衛群出腳神速,卡位精準,橫行法甲的保萊塔在身材高大的比利時人面前顯得有些無所適從,他根本沒有從容起腳的機會,單前鋒的配置還讓他在禁區內,很容易形成孤軍奮戰的尷尬局面,中場無論是佩蒂特還是德科,也都無法給保萊塔以支援。

世界杯上,保萊塔也經常遭遇相同的局面,連續努力,得不到回報,卻還要忍受著本國球迷的噓聲,往往重壓之下,保萊塔發揮差勁不說,精神鬥志上也明顯受挫,到了賽事後段連很簡單的背身停球都無法完成。

葡萄牙人又一次向世人展現了他們最大的軟肋:這是一支沒有前鋒的隊伍。

保萊塔能在法甲裏昂穩坐頭把交椅,裏昂隊在城頭變幻大王旗的法甲能蟬聯冠軍且在歐洲冠軍聯賽中表現不俗,當然不能說他是扶不起的阿鬥,可保萊塔是典型的影子前鋒,只有在強力前鋒的策應下才能起到作用,在裏昂隊,扮演這一角色的是人高馬大的挪威中鋒卡魯,而葡萄牙陣中又有誰能扮演這樣的角色?

實戰中身體素質和速度均無優勢可言的保萊塔不得不充當單一箭頭,如雞蛋碰石頭般頻頻撞擊對方高大防線,結局不言而喻。

看看英格蘭隊特點和他相仿、身體素質尚強於他的魯尼充當單一箭頭的悲慘命運就可舉一反三了。

本來沒有前鋒的隊伍也未必不能成大器,比如法國隊就是著名的中場型球隊,他們隊中縱有如以前的帕潘、吉諾拉和今天的亨利這樣超級前鋒,但全隊的戰術打法仍然緊緊圍繞著強大的中場線組織,只要中場發威,前鋒發揮正常、超常甚至失常,都於比賽結果幹系不大。

但這種打法明顯不適合如今這支葡萄牙隊:中場控制的樞紐是前後兩腰,葡軍的後腰,不論科斯蒂尼亞還是馬尼切,都只能算作稱職的角色球員,無法擔負退役老將庫托攻防轉換樞紐兼後場屏障的作用;前腰不論是德科還是金毛羅客串,都有其難以克服的弱點:德科球風樸實,位置感好,但畢竟是外來戶,缺乏領軍氣質;金毛羅能力有余,大將風度不足,可以指望他個人有超水平發揮,卻實難把統領全軍的重擔放在他的肩上。

應該承認斯科拉裏這位戰術大師,面對手頭這堆缺鹽少油的佐料已使勁渾身解數,烹調出一桌還算可口的飯菜,已經實屬不易了。

無鋒、中場又徒見個人不見整體,老帥無奈之下只得祭起兩肋尖刀,用全隊殺傷力最強的邊前衛和邊後衛從兩翼重疊插上助攻,尋找致勝的殺機,德國世界杯上葡軍幾乎所有的進球都是通過這一套路得手的。

但這種戰術卻是柄雙刃劍,重疊殺向對方邊路的邊前衛、邊後衛在威脅對方球門的同時,也敞開了自己後防線的兩廂,被比利時淘汰就源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