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4/6頁)

可殘酷的現實卻是這個樣子!

紅牌!

現場的大屏幕正在不斷的重復播放剛才齊達內犯規的畫面,可是看台上的法國球迷,還有那些中立的球迷都在大聲的向裁判喝倒彩。

這是一個該得紅牌的動作,但喜歡齊達內的球迷就是不依不饒,他們不願意接受一代球王有這樣的謝幕演出。

儒雅的大師,這是對齊達內職業生涯最好的闡述,可是從他出道那天起,暴躁和紅牌就和儒雅一路相伴,他絕對不是“完美”的象征,一直都不是,每次打下風球時,這位大師的頭腦往往會被“魔鬼”控制。

1998年世界杯小組賽,他因踐踏沙特隊員而被停賽兩場,決賽時的兩個頭球讓很多人淡忘了他這個惡行;2000年歐冠聯賽,效力尤文的齊達內用頭撞傷了漢堡後衛奇恩茲而被停賽五場,錯失當年的金球獎;2004年西班牙國王杯,齊達內被塞維利亞阿爾法羅的貼身緊逼惹怒,故意肘擊對方被紅牌罰下;2004年西甲聯賽,齊達內回鏟拉科魯尼亞的德賈明哈被罰下;2005西甲聯賽,齊達內替受侵犯的勞爾出氣,沖向了比利亞雷爾後衛阿爾瓦雷斯,一陣扭打後被罰下。

齊達內雖然很少主動犯規,但受到別人侵犯時往往會變得怒不可遏,從而回鏟或直接攻擊對方,他的紅牌大多因此而得到,這就是法國人的“性格缺陷”。

正是這種性格上的缺陷,最終讓他以一種殘酷的方式告別。

這是一屆告別的世界杯,感傷的基調在世界杯開賽前就被渲染到了頂點,唯一不確定的是,告別也分很多種:如鄧加和德尚般以隊長的身份懷抱著“大力神”而退役;如馬爾蒂尼般懷著四屆世界杯和四屆歐洲杯都未能登頂的遺憾退役;如哈吉般在告別賽中以恥辱的紅牌走出眾人的視線?

對於齊達內,他的告別一波三折。

2002年世界杯小組賽一球不進被淘汰,04年歐洲杯折戟沉沙,身心俱疲的齊達內宣布退出國家隊,人們都以為法國隊的時代結束了,齊達內神話終結於希臘神話。

然而沒有了齊達內的法國隊在06年世界杯的預選賽裏一平再平,出線形勢岌岌可危。全法國都在呼喚齊達內,齊達內選擇了回來,還帶上了他的兩個老夥伴圖拉姆和馬克萊萊,三個老家夥扭轉乾坤,法國隊終於入圍。

小組賽,全世界的媒體都在說,看齊達內吧,看一場少一場了,前兩場,法國被瑞士和韓國逼平,媒體們爭著為齊達內制作最後的專題,但是齊達內給了全世界一個耳光。

他復活了,在戰勝了小組賽的最後對手多哥出線後,他復活了,如1998年的那個神般重新回到了足球場上。

他不想離開,他想要戰鬥到最後一刻。

可是,魔鬼再一次占據了齊達內的頭腦,齊達內就這樣悄無聲息地離開,他重復了哈吉的最後時刻,齊達內與足球的告別因此不完美。

其實齊達內也不需要有太多的遺憾,他的成就早已超越了他的前輩——傳奇巨星普拉蒂尼,他的三次世界足球先生平了普拉蒂尼的三次歐洲足球先生,並在98年,他還拿到了世界杯的冠軍,而這正是普拉蒂尼輝煌足球生涯的最大遺憾,能超越普拉蒂尼本身就是奇跡,就說明一切問題。

至少用這種方式來告別,總要好過前世與意大利決戰時的驚天一撞!

齊達內很孤獨,當他把隊長袖標交給了亨利時,一個時代也隨之結束,人生就是這麽短暫,江湖從來只聽新人笑,不聞舊人哭,足球場上亦是如此。

也許又將有很多人會詩朗誦般地描述齊達內是“一個王朝的背影遠去”,不如坦白地道出潛台詞吧,人生如夢,法國隊要改朝換代了。

齊達內轉身離去,消失在視野的盡頭,或許人們從未想過集華麗,優雅,雍容,沉穩,內斂與一身的他,會選擇以這樣的方式離開。

齊達內離開了,從98年的驚才絕艷,到06年的黯然謝幕,齊達內留給了人們一個不那麽完美的輪回。

也留給了人們一個話題,繼續去爭論誰是馬拉多納之後的第三代球王?

98年世界杯的臨近的時候,齊達內已成為法國隊的核心。法國人認識到法國足球的希望就在這個26歲的禿頂人身上。一個足有球門大的屏幕上,整版都是齊達內的廣告。當齊達內遭遇紅牌時,法國人限入愁苦,不知道法國隊的命運會怎樣。

那一年世界杯的決賽,是齊達內的表演時刻,那兩粒頭球不用過多的帶著感慨的介紹。有人說,這是齊達內從準巨星成長為巨星的站點。有人說,此前齊達內已經是巨星,這是確立他王者地位的戰鬥,持著兩種說法的人,可能是出於不同的心理。

齊達內的盤帶,比羅納爾多更為隨意,輕盈舞步的過人,比羅納爾多更有境界。他不是羅納爾多那樣的狂風驟雨,齊達內是更有深度的控制球,掌握節奏,主宰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