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中日足球恩怨

拋開國奧隊球員進入國家隊這事兒,其實中日兩國的足球恩怨是很有看頭的。

在遙遠的二十多年前,在中國球迷中流行著這麽一種說法,有關東亞三國足球演義的段子:中國打不贏韓國,韓國拿日本沒辦法,而日本又贏不了中國,形成了一個完美的死循環。

現在看起來這話簡直是貽笑大方——日本隊會贏不了中國隊?

但在遙遠的八十年代,還真就是這樣的。大家印象中最有名的一場中日足球對決發生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的預選賽。那會兒還不存在國際足聯限制參加奧運會球員年齡的事情,所以參加奧運會的都是資格的國家一線隊,而不是什麽國奧隊,或者國家二隊。

中國隊歷史上第一次闖入奧運會決賽圈,就是在那場比賽中擊敗了日本隊。

而中國隊對韓國隊的不勝從1978年就開始了,後來經過媒體渲染就有了“恐韓症”,但怎麽沒聽說什麽“恐日症”呢?

早進入九十年代之前,中國足球在亞洲也都是一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在東亞圈裏是出名的勁旅,也就碰到更能跑,意志力更頑強的韓國隊他們沒辦法,但是在面對日本隊的時候是完全占據上風的。

那個時候的日本足球還未開化,1964年日本隊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就是在本土舉行的東京奧運會,創進了前八。四年之後在墨西哥城奧運會上,歷史性的取得了第三名,這也是他們在倫敦奧運會之前的奧運會歷史最好成績。不過那個時候的日本隊雖然成績好,卻並不能長久,因為當時日本足球采用的是精英培訓計劃,說白了,就是把足球這項草根運動當做精英體育來培養。但當時也是有歷史原因的,因為日本國內踢足球的人太少了,要出成績,就只能這麽做。從全國各地挑選出三四十個人,這些人平時什麽事情都不做,不需要工作兼職,每天就只是進行專業訓練。

這有點像是具有日本特色的舉國體制了。

這種訓練方式,球員的水平當然提高的很快,但卻不能長久,因為不能總是讓國家圈養這麽幾十號人進行訓練和比賽,如果這樣的話,足球這項草根氣息濃重的足球就無法在日本生存下去了。

所以後來在經歷了短暫的輝煌之後,日本足球重新跌入了低谷。

輸給中國無緣1988年漢城奧運會決賽圈之後,日本足協迎來了一個關鍵人物,他就是前日本國家隊國腳川淵三郎。他開始計劃在日本國內推廣職業足球聯賽,這不僅是對於日本來說,對於其他不少亞洲國家來說,職業聯賽都是一個新鮮玩意兒。當時日本棒球是第一大運動,足球是毫不起眼的小角色。但是在川淵三郎的努力下,1993年,日本的職業聯賽誕生了。

但是剛剛成立職業聯賽的日本足球卻在發展之初就遭遇了一記重擊——在美國世界杯亞洲區預選賽的最後一場比賽中,只要日本隊戰勝伊拉克,就可以歷史性的首次闖入世界杯決賽圈。但可惜比賽結束前日本隊被伊拉克追平,2:2的比分讓他們無緣美國世界杯。

這次失敗給了日本足球很大的震動。三年後的1996年,川淵三郎推出一份雄心萬丈的計劃,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日本足球百年規劃”。

從那之後,日本足球開始步入了高速發展的士氣,並且終於在1998年第一次殺入了世界杯決賽圈。

在2005年的時候,日本足協又發布了一個“2005宣言”——通過足球創造體育文化,創造一個健康的社會。通過普及足球,把體育融入到人們的生活當中,為大家創造一個好的生活環境;加大力度強化足球,讓日本國家隊在世界大賽上有好的表現,給人們以勇氣、希望和感動;保持公平競賽精神,同其他國家保持良好的關系,為國際社會的穩定和平做貢獻。

具體目標則是:2015年要讓日本國家隊排名世界前十,足球人口增加到五百萬;2050年之前,足球人口增加到一千萬,日本重新單獨舉辦世界杯,日本國家隊奪得世界杯冠軍。

這些目標聽起來都很玄幻,甚至在當初發布的時候還引來了嘲笑和譏諷。

但是現在看來,日本足球的目標都在一個個實現。比如奪得世界杯這一點,日本女足國家隊就已經實現了——別說日本女足國家隊不是國家隊了,人日本的這個百年目標裏也沒有限定只能是日本男足國家隊拿了世界杯才算數啊。

其實中國要提高他們的足球水平,根本不用去學什麽巴西、西班牙、德國,在他們身邊就有一個很好的對象可以學習,那就是日本。

從國家隊層面建設,到聯賽維護,再到最重要的校園足球基礎,日本都有一整套完善成熟的經驗可以學習。

日本足球曾經也有過無視足球規律強行拔高的做法,雖然拿到過奧運會第三,但最終也還是墜入了深遠。一切不按照足球規律來發展足球的行為不管耗費多少金錢和人力物力,都不會有好結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