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十五年(第2/2頁)

縱使是積功而進,但若沒有方明罩著,蕭峰的每一場功勞都能拿個十足,遇到提拔關口都能提拔而過?開什麽玩笑?

懷才不遇,官場潛規則多著呢!縱使功勞到了,上司要壓你一壓,美其名曰“磨練”,你能奈他如何?

等到數十年蹉跎,棱角平了,心氣也就磨光了。

蕭峰有方明的虎皮罩著,每次功勛都是十足十發放,沒有遇到過刁難,付出就有回報,已經比很多人都幸運多了。

“禦林、神策二軍已經行軍至邊界,就等陛下之命!”

華赫艮、荊棘等幾個將領出列稟告道。

這禦林、神策兩軍,乃是大理國之精銳,方明擔任國主之後,又極盡補充,此時已經有了十萬人,兵強馬壯。

此時陳兵邊境,顯然是不懷好意。

“陛下,兩軍盡皆調走,我大理國都的安危?”

範驊出列上奏,面帶憂色。

“有著禁衛軍彈壓,不成問題,朕意已決!”

方明說得斬釘截鐵。

這禁衛軍,便是他收納武林豪俠,門派教頭,又以僧兵之法,模擬黑蛟軍鼓搗出來的精兵。

人數不多,只有五千人,但極其精銳,更是方明最後的一張底牌。

長大之後的四大侍衛,褚、古、傅、朱幾個,便也是被他安插在這支親軍當中,以後更準備命皇太子擔任統領。

聽到方明如此斬釘截鐵的回答,底下群臣對視一眼,都是知道這位陛下心意已定。

再聯想到最近宋國的異變,還有陛下之前的舉動,竟似仿佛明晰天機,一舉一動都遊刃有余,胸有成竹!當即沉默下去。

“陛下,大喜!大喜啊!”

當此沉默之際,巴天石匆匆趕來,打破了壓抑的氣氛。

“啟稟陛下!”

巴天石跪地行禮,語氣激動,顯然難以抑制激蕩的心情:“宋朝細作傳來消息,大宋天子駕崩,趙煦繼位,年號元祐,太皇太後高氏攝政,盡啟司馬光等舊黨……”

“恭喜陛下!”

兩邊文武俱是賀喜道。

“哈哈……此乃天助我也!命令兩軍統領,即刻發兵交趾、蒲甘!!”

方明仰天大笑。

實際上,這是做給別人看的,早就知道神宗死期的他,準備工作才不止做了這麽一點。

話說神宗也是個可憐人。

最近幾年盛極而衰,之前在西夏刷聲望刷上癮了,接連兩次大敗,將什麽底氣都輸得一幹二凈,本人更是憂憤而死!

在方明看來,變法倒也不是全無好處,可惜操之過急,又將前幾輪戰爭紅利投下去繼續支持戰爭,而非投資變法,與民休息,如此一來,大勝則可維持,一旦大敗,卻是再無翻身之地。

至於高氏攝政,起復舊黨,廢除新政,更是傻子一般的做法!

任何改革,要麽一開始便不做,要麽便一做到底,最忌反復無常!

神宗變法是一變,此時高太皇太後起復舊黨,又是一變,到了最後,趙煦親政,又有意重新推行新法——短短十數年間,政令朝發夕改,不說民間,就是官員都反應不過來,白白消耗力量,卻無法持之以恒,做出效果。

這就好像一地縣官,先命令農民種果樹盈利,結果果子還沒長出,沒有一年又換了人,將果樹砍了,準備耕作,誰知道砍完後又換了父母官,說咱們繼續種果樹吧——這不是坑爹麽?

更不用說,居然還將變法與新舊兩黨的黨爭聯系起來,舊黨必然攻擊變法,而新黨必然推行變法,打擊舊黨,將國策與黨爭聯合起來,簡直是一團胡鬧!

當然,對於宋朝來說,這是一個大悲劇,但對方明來說,卻是機會來了!

原因為何?

這種帝位交接之際,滿朝文武必然力求安穩,外人不來打他就不錯了,更不會奢望管兩個不知道哪裏的小國的死活。

更何況,司馬光是那種典型的舊官僚,講究清靜無為的消極治國論,與王安石的激進派剛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他執政期間,宋朝的戰略層面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為了消弭戰端,連血戰綿延,辛苦奪來的國土都可以送還西夏,又怎麽會來管大理的小事?

因此,方明立即悍然發動,命大軍入侵交趾、蒲甘,趁機掠奪資源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