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4章 下面臨時插播一條新聞(第2/3頁)

幾乎就在新聞播出之後,相關話題的討論,已經如迸發的火山一樣,在網絡上炸裂了。

【統一代數與幾何?!(驚了)(驚了)】

【臥槽!陸神不是在研究黎曼猜想嗎?怎麽——】

【為什麽有些人搞科研比我背單詞還快,這太不公平了。(大哭)(大哭)】

【我是一名民間數學研究者,實名舉報陸院士剽竊我的研究成果。早在2012年的時候,我就從0和圓形在寫法上的相似中感悟到了數學的玄妙,借助古人的智慧,繼往開來,完成了代數與幾何的統一。請諸位網友助我一臂之力,送我上去,莫讓欺世盜名之徒猖狂。(憤怒)(拳頭)】

【代數與幾何統一是什麽意思?難道以後九年義務教育的課本又要改了嗎?】

【簡而言之,他發明了一種全新的數學框架,將代數與幾何的抽象意義建立了關聯,讓兩邊的方法能夠互通有無。這種東西對一般人來說是沒啥影響的,只是解個一元二次方程的話肯定還是求根公式最管用。不過對我們來說,這段時間恐怕得掉不少頭發吧……某留英數學系博後給陸神跪了,求求您老人家慢一點吧。】

【滾!哪裏來的禿子,我家陸神如此帥氣,你才老人家好嗎?】

【……】

即便絕大多數人可能都不清楚,代數與幾何的統一到底意味著什麽,甚至連代數與幾何的基礎知識都差不多還給老師了,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從那段臨時插播的新聞中,分享演播室內主持人心中的震撼。

幾乎就在新聞播出的半小時內,相關熱詞的搜索熱度,已經登上了各大媒體平台的熱搜榜。

不管是研究數學的,還是不研究數學的,這一刻都變成了大數學家。

不管是靠譜的,還是不靠譜的,這一刻都開始討論起了代數與幾何統一之後的世界會是什麽樣子。

為了回應人們對於這件事情的熱議和關注,人人日報聯合央視一套,策劃了一期科學訪談節目,並且請到了當今華國數學界的泰鬥之一——向華南院士作為節目嘉賓。

看著這位頭發花白的老人,主持人尊敬地說道。

“向院士您好,非常感謝您從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參加我們這期節目。”

向華南院士笑了笑,靠在沙發上的他,語氣隨和地繼續說道。

“我不忙,一把年紀了也沒什麽可忙的,有什麽問題直接問我就好。”

簡單的寒暄了兩句之後,主持人很快將話題帶到了正題上。

“……最近數學界發生了一件大事,我們的陸院士在Arxiv上傳了一篇論證代數與幾何的統一性的論文,我們的不少觀眾都特別的關心,這篇論文將會給我們的未來和生活,帶來怎樣的影響?請問您能為我們解答一下嗎?”

聽到這句話,向院士笑了笑說道。

“其實媒體們的報道還是有些偏差,陸院士做的事情,倒不完全是論證代數與幾何的統一性,而是在兩者之間架起了一道橋梁。”

主持人:“橋梁?”

“是的,”向院士點了下頭,通俗的語言說道,“就像我們桌上的這只裝滿水的杯子,它既可以用來喝,也可以拿去澆花。”

主持人:“這個例子有點抽象。”

向華南院士:“所以說一般人沒必要去了解這東西,代數與幾何的統一,本身就是一種抽象意義上的統一,不是說真正把這兩種東西變成同一個東西了,而是說在必要的時候,我們可以將代數的問題轉化成幾何的問題,也可以用研究代數的方法來研究幾何問題。”

主持人:“……原來是這樣啊,可能是我的理解能力不夠,還是沒有聽的特別清楚。也就是說對於一般人的生活不會有什麽影響了,是這個意思嗎?”

“是這個意思,”向華南院士點了下頭,“只有當我們的理論學家,或者鉆研應用學科的學者,通過這些方法解決了某個技術難題,或者是完成了什麽發明,普通人才能從結果中感覺到科學進步帶來的變化。”

“聽說您和陸院士私下裏認識?”

“何止是認識,”向院士拍了下大腿,哈哈笑著說道,“人家差一點都成了我的學生了!哎,可惜啊,當初我也是沒堅持,讓那家夥被盧建申那個老頭拐去學了一年的物理。好在他及時迷途知返,又回到了數學這塊。”

“研究物理也不能說是誤入歧途吧,”主持人笑著說道,“雖然沒有數學和計算材料學這兩個領域的工作突出,但陸院士在物理學上的成就也是很不錯的。”

“你不懂,”向華南也不客氣地擺了下手,笑著說道,“到目前為止,他在物理學上取得的成就,基本上都可以歸於數學上的成就。其中最突出的大概是楊米爾斯方程解的存在性和強電統一理論,前者我們都知道是千禧難題,後者不過是前者的一種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