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9章 多孔矽基分子交換膜(第2/2頁)

做完了演示之後的楊旭,長嘆了一聲靠在了電腦椅上。

“包括水分子、二氧化碳、甚至是一氧化碳在內的一系列雜質我都能想到辦法,還有一些含量微弱的二氧化硫之類的氣體也都很好處理,但唯獨氮氣……實在是太難搞了,簡直就像是一群趕不走的蒼蠅一樣。”

即便通常情況下氮氣是能夠作為保護氣體使用的,比如應用在食品工業中,但對於鋰空電池來說卻不行,因為氮氣會和鋰反應生成不穩定的Li3N。

如果讓氮氣進入鋰空電池的循環體系中,恐怕運行不了幾次整個電池就廢掉了。

鋰空氣電池之所以難搞,關鍵還是在於鋰金屬太活潑了。而需要排除掉的雜質,卻又太特麽懶惰了。

當初IBM就不信這個邪,拉上了大名鼎鼎的阿爾馬登研究中心一起搞這個項目,甚至用上了在現在看來都帶著點黑科技元素的分布式計算技術,定位每一顆進入反應體系的氧原子並將其精準地分配到鋰負極上……

至於最後的結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就算是財大氣粗、實力雄厚的IBM最終也不得不信了這個邪,把這個無底洞一樣的項目整個砍掉,炒了項目負責人的魷魚。

雖然計算材料研究所的這個矽質材料確實給這個方向的研究帶來了不小的勝利曙光,但如果解決不了排除掉其他雜質氣體通過的問題,這個也只能算是一個有意思的階段性成果而已,並不比那些給電池外面套個氧氣罐的創意更先進。

在找到陸舟之前,楊旭帶著的鋰空電池項目的研究團隊已經在這個瓶頸上卡了快半年了,到現在為止一點進展都沒有。

直覺告訴他,如果連他都不行的話,整個高等研究院誰還有希望解決這個問題,恐怕也只剩下計算材料學的奠基人之一——陸教授了。

然而,即便陸舟對自己的能力還是相當有自信的,一時半會兒也想不出什麽好的解決方法。

摸著下巴琢磨了好久,最終他也只能給出了一個模棱兩可的答復。

“……我回去琢磨琢磨,如果有新的進展的話,我再告訴你。”

見陸舟也想不出來很好的解決方法,楊旭已經漸漸開始不抱任何希望地嘆了口氣。

“……我謝謝你了!”

如果實在不行的話,他也只能宣布這條技術路線失敗,改去思考其他可能的方向了。

聽到楊旭這聲“謝謝”,陸舟倒是沒有察覺到這位“已經開始懷疑人生的學術帶頭人”內心深處的絕望,反倒是有些不好意思笑了笑。

“這有什麽好謝我的……”

這玩意兒要是能研究出來,那可又是一個幾千上萬億的市場啊!

就算他對錢不怎麽感興趣,這個課題背後所蘊含的價值,也值得他出手試一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