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關於未來的競賽(第2/2頁)

說起來,自從獲得諾貝爾獎之後,他就很少關注自己的新聞了,也很少接受記者的采訪。

不過國內外的媒體,對他的興趣似乎就沒有減弱過。

尤其是當他又搞出什麽新的研究成果的時候。

簡單地看了幾篇新聞,陸舟擡起杯子抿了口咖啡。

國內關於可控聚變的報道,基本上都是清一色關於STAR裝置和它那領先世界的60分鐘。周承福那邊倒是沒有再跳出來說什麽,選擇了夾著尾巴做人,也不知道是沒有說話的底氣,還是說了什麽但沒有人報道出來。

另外,相比起國內的新聞,陸舟主要關注的重點,還是國際上。

STAR裝置取得的成功必定會提振整個可控核聚變領域的信心,也必將刺激到一部分人敏感的神經。他現在想要知道的是,同行們對這件事情的反應。

就在時候,一條新聞忽然引起了他的注意。

那是一篇CNN的新聞視頻。

站在新聞發布會的現場,美國能源部長佩裏面對著記者的鏡頭,發表了關於近期備受關注的可控核聚變技術的講話,同時回應了關於流傳已久的美國打算退出ITER組織的傳言。

“關於未來能源的研究,美國的立場是一直不變的。”

“……我們在聚變能的研究項目上,已經持續投入了數以百億的資金,並且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我們對可控聚變技術的研究,也一直走在世界的前沿。”

“在這裏我必須重申一點,美國沒有退出ITER的計劃,至少我在我的辦公桌上沒有看到任何關於這方面的文件。”

“我們會與我們的盟友在聚變能的研究上展開更緊密的合作,並且盡我們所能,擴大我們的研究機構在該領域的影響力。”

“如果情況樂觀的話,我們會在2030年前完成可控聚變示範堆的建造,並且在2050年前實現可控聚變技術的商業化!”

“我們將完成已經開始的工作,我們將實現對我們合作夥伴國的承諾……”

看著視頻中發表演講的美國能源部部長,陸舟的食指輕輕在鼠標上摩擦著,若有所思道。

“……看來美國人開始著急了。”

他能給有關部門寫信,別人自然也能。

而且相比起可控核聚變的廣闊前景,華國(或者俄國)在某一項技術上取得了優勢,更能夠刺激國會預算委員會掏錢。

正如他所看見的。

這場關於可控核聚變、關於未來的競賽,已經開始了。

再往後,恐怕不只是發動機、航空航天、核工程這些專業,大概連可控聚變領域的學者,想要申請簽證都不太容易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