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兵分兩路(第2/3頁)

……

湳開大學,陳省身數學研究所。

攤開在桌上的,正是最新一期的《數學年刊》

將論文從頭讀到尾,張瑋平院士輕嘆了一口氣,感慨道。

“不愧是陸教授,沒想到他不只是研究上有一套,教出來的學生也不簡單……”

秦嶽那個學生,張院士是知道,甚至於給他寫推薦信,推薦他去普林斯頓攻讀碩士學位的人,正是自己。

說實話,當初鼓勵他報陸教授的碩士,張院長並沒有抱很大希望。

因為趕上哥德巴赫猜想證明那個特殊的時間點,整個數學界恐怕沒有一個教授,比普林斯頓的陸教授更“熱門”。

畢竟那可是哥德巴赫猜想。

曾經難住了高斯、歐拉,備受人們矚目的數論皇冠。

以至於與學術界相隔十萬八千裏的《人物》雜志,都向數學界投來了關注的視線。

站在張院士旁邊的,是陳省身數學研究所的所長付磊教授。

相比起張院士,這位所長稍顯年輕一點,不過在華國數學界也是一位頗具影響力的大牛。

與研究微分幾何的張院士一樣,這位付所長主要研究方向同樣不是數論領域,而是群論,但這並不妨礙他理解這篇論文的學術價值。

沉默了好一會兒,付教授問道。

“你說這論文……真的是他的學生寫出來的嗎?”

張院士是笑了笑,“不然呢?還有誰這麽大方,把自己的研究成果送給學生?”

關於研究成果的認定,這涉及到學術道德的問題。

一般而言,不搶奪學生的研究成果,已經是相當有節操的導師了。

至於不誠實的誇大學生在研究中的工作,反過來將自己的研究成果送給學生……

但凡正常人,都不會這麽做。

雖然明白這一點,但付教授還是忍不住說道:“可是我有一點想不明白,你說既然他的學生都能做出來,為什麽他不自己做?”

“這東西你也別想太多,對於那種天才,你不能用正常人的邏輯去揣測,”張院士笑了笑,繼續說,“也許對於他來說,這種問題只是單純地無法引起他的興趣,於是便交給學生去做了。”

付所長一臉不相信,因為這聽起來太匪夷所思了點。

角谷猜想可不是別的東西。

雖然真正研究它的人不多,但關注它的人卻不少。

他捫心自問,換做是自己,完全不動心是不可能的。畢竟有了這份成績,只要年齡和資歷都夠了,稍加運作的話,混個長江學者、乃至院士的頭銜完全不成問題。

看出來了付所長臉上的不相信,張院士只是笑了笑,卻也沒有解釋什麽。

畢竟他說的這類人,在數學史上還是存在的,而且還有不少。

比如格羅滕迪克,比如希爾伯特……

他們無一例外,都是能夠被載入世界數學史級別的偉人。

比起這些創造了一個時代的偉人,或許陸舟還差得遠,但也未嘗沒機會走到那一步。畢竟他在這個年齡展現出來的天賦,已經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程度,而他未來的路還有很長很長……

停頓了片刻,張院士笑著說道。

“不感興趣是正常的,我也只是聽說,最近陸教授正在研究一個大項目。相比之下,角谷猜想卻是算不了什麽。”

“連角谷猜想都沒法與之相比?”付磊微微愣了下,皺眉道,“難道又是什麽化學?或者物理之類的問題嗎?”

張院士呵呵笑了笑:“和化學沒什麽關系,和物理倒是有點關系,不過關系其實也不是很大。”

付磊忍不住問道:“到底是什麽?”

“關於NS方程解的存在性和光滑性問題,”一臉神往的看著窗外,張院士用感慨的語氣說道,“也就是我們所稱的七大千禧難題之一。”

付磊一臉震撼。

過了好一會兒,他才艱難開口。

“……他已經強到了這種程度嗎?”

“不然呢?”張院長笑了笑,“要不你覺得,國家會把自然科學一等獎,破例頒給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嗎?”

他也只是聽說。

在科技獎勵大會開始之前,科技部的領導曾經向上級諫言,認為不應該這麽草率地頒發這個自然科學一等獎。

畢竟一個20多歲的獲獎者,不但充滿了太多的不確定性,更是將獲獎者的平均年齡直接拉低了好幾歲。

然而最終的結果,所有人都看到了,高層最終還是決定頒發這個自然科學一等獎。

至於原因,有很多傳言。

其中可信度最高、在學術界流傳最廣泛的傳言,便是據說後來又有學術界的人士向高層諫言,認為評獎委員會應該勇敢地打破這個先例。

至於最終說服高層的理由,只有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