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NS方程的階段性成果(第2/2頁)

不過在可控核聚變領域,卻沒人能忽視它的影響力。

如果說萊曼·斯皮策這是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可以實現可控核聚變的理論藍圖,那麽將這個理論藍圖變成工程圖紙的,便是這座實驗室的研究團隊。

從世紀之初開始,ITER國際合作組織成立,確立了各國科研機構針對可控核聚變技術的研究框架,PPPL便與德國馬普學會在仿星器的研究上展開了密切合作。

全球最大仿星器可控核聚變裝置“螺旋石7—X”,便是由PPPL提供的技術服務,與此同時PPPL也和世界幾個主要的可控核聚變研究單位都保持著密切合作關系。

說出來很多人可能不信,除了可控核聚變基礎之外,這裏的學者似乎已經不滿足於氘、氚等離子體的約束,甚至還有關於氙等離子體加速器的研究。

如果難以理解的話,可以想象一下那些科幻電影中飛船上霍爾效應推進器噴射的羽流,大概就明白那是什麽黑科技了。

因為事先經過了預約,陸舟在研究所的休息室內,很快見到了這裏的負責人薩姆·拉澤爾松教授。

在聽完了陸舟的來意之後,拉澤爾松教授笑了笑。

“你打算設計一個,用來觀測高溫壓等離子體的實驗儀器?”

“是的。”沒有否認,陸舟點了點頭。

拉澤爾松教授笑了笑,看著他說道,“這和數學問題可不同,不是說說就能造出來的。”

“我知道,”陸舟聳了聳肩,“我只是想咨詢一些技術方面的事情。”

拉澤爾松沒有說話,只是用眼神示意陸舟繼續說下去。

看得出來,他並沒有將陸舟這個“外行”的信口開河當回事。

畢竟,如果這玩意兒真有這麽好解決的話,也不會拖到現在了。

不過陸舟並沒有在意這位等離子體專家輕視的態度,繼續說道。

“我能否做一個假設,在等離子體軌道上設置兩個端口,通過A端口向氘、氚等離子體中投送一顆無關粒子,再通過B端口將粒子回收……我想知道,在理論上,這樣的設計是否能夠實現?”

拉澤爾松教授摸著下巴,詢問道:“這聽起來……有點意思,但這麽做有什麽用?”

“直接觀測高溫壓的等離子體很困難,但通過對該粒子碰撞數據,波形變化,從而分析其在等離子體中的運動軌跡,我覺得在數學上是可行的。”

微微皺眉,拉澤爾松教授的臉上,收斂了輕視的表情。

漸漸的,他的表情開始嚴肅了起來,似乎是在思考這條思路的可能性。

良久之後,拉澤爾松教授開口道。

“一般的粒子恐怕不行!”

“你說的沒錯,”陸舟點了點頭,嘴角勾起了一絲笑意,“它的質量必須與氚或者氘相仿,且區分於DT反應體系中的反應物和產物,同時便於觀察和回收……”

“而且最關鍵的是,它必須足夠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