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我只是一個數學教授(第2/2頁)

從大使館回來之後,他便和克利青教授前往了德國東部城市格賴夫斯瓦爾德。

這座人口不到七萬人的小城,幾乎就是為格賴夫斯瓦爾德大學而存在的,安靜地坐落在波羅的海沿岸的一角。做個不恰當的比喻,這裏就像是德國版的普林斯頓,遠離城市的喧囂,很適合讀書以及養老。

不過,陸舟和克利青教授此行的目的地,卻不是格賴夫斯瓦爾德大學,而是位於小城郊區的螺旋石7-X研究所。

走進了研究所,克利青教授帶著向陸舟來到了一間實驗室,找到了這裏的負責人,並且向他介紹道。

“這位就是我和你說的拉爾夫·克雷伯教授,他在這裏已經工作了十年,大概是這裏資歷最老的研究人員兼工程師之一了。”

“沒錯,我可是看著這台小家夥長大,包括它的父親,”摘下安全帽夾在了胳膊下面,留著絡腮胡的克雷伯教授咧嘴笑了笑,向陸舟伸出了右手,“歡迎!來自普林斯頓大學的教授,很高興你對這個偉大的工程產生興趣。”

說起仿星器這個東西,和普林斯頓大學還有著不小的淵源。雖然如今在這項技術上領先的是德國,但這個概念最早卻是普林斯頓大學的物理學家萊曼·斯皮策(Lyman·Spitzer)教授提出的。

只不過這一想法在當時被認為過於超前,無論是從材料學還是工程學的角度來看,都是無論如何也無法實現的。

直到十多年後,第一台仿星器的雛形才真正誕生。然而直到五十年後的今天,仿星器也僅僅是個雛形,距離完全實現那張理想化的藍圖,依舊還有不知道多少個五十年要走。

握住他的手晃了晃,陸舟不好意地笑了笑,謙虛說道。

“我只是一個數學教授,對核聚變沒有任何研究,來這裏打擾主要是為了滿足我個人的好奇心,恐怕幫不上你們什麽忙。”

“哈哈,有什麽關系?在我看來,普林斯頓的數學教授比物理教授更了不起。”克雷伯教授哈哈笑了笑,毫不顧忌地當著一位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說了一句對物理學家很失禮的話。

並沒有給克利青教授反駁的機會,停頓了不到半秒鐘之後,他將安全帽重新戴在了頭上。

“你們來的正是時候,今天正好有一場實驗安排。跟我來吧,我帶你去看看我們的小家夥。”

說罷,他招了招手,帶著兩人向門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