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引力波(第2/2頁)

對於大多數美國大學生來說,這個時候還在放暑假,而且會從6月份一直放到8月底。

不過對於碩士生來說,學校的規定是學校的規定,具體什麽時候返校,當然是老板說了算。

某種意義上來說,美國導師的權利比國內大得多,因為導師是有權利直接開除研究生的,而相比之下國內導師就算看你不爽最多也只是卡你畢業,因為開除學生的權利在學校手上,並且一般是不會去用的。

只不過相對的,權力的制衡因素也很多,不過這個暫且不提。

陸舟當然不會當那種壓榨學生的無良導師,但也不會讓他們有多輕松。

根據他的要求,從他這裏拿到offer的三名碩士生,會在7月15日之前抵達學校報道。如果是簽證問題的話,他可以把時間寬限到8月,但最好不要拖到太久。

在給他們分配工作之前,他需要和他們先見上一面,了解他們的情況。

將行李放在了公寓裏,陸舟去了一趟高等研究院。

在上樓的時候,正好碰見了愛德華·威滕。陸舟剛和他打了聲招呼,他便一臉驚喜地迎了上來。

“我的朋友,你終於回來了。”

被威騰老先生熱情的歡迎弄得一頭霧水,陸舟不由疑惑問道:“……發生了什麽事兒?”

愛德華·威滕神秘一笑,只說了一個詞。

“引力波。”

聽到這個詞,陸舟總算是反應了過來,明白了威滕說的是哪件事。

其實早在16年2月份,LIGO項目組的研究人員便宣布,他們利用LIGO的兩個探測器成功探測到來自兩個黑洞合並的引力波信號。

而相關的論文,在最近被發到了Arxiv上,正在由全世界的理論物理學家評審。

雖然這一個月來陸舟都在休假,但他並沒有完全與學術界的動態脫節,時刻都在關注著Arxiv上的新文章。

即便Arxiv上的文章不一定每篇文章都有用,但某個領域的文章數量突然激增,很能說明一些問題。

就像去年的750GeV一樣,今年理論物理學界的熱點便是引力波。

陸舟語氣有些羨慕:“真是……令人驚訝的發現。”

相比起他那個“微不足道”的發現,引力波無疑震撼多了。

“是啊令人羨慕。”威滕由衷感慨道。

引力波的成功發現,填補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實驗驗證中最後一塊缺失的“拼圖”。

如果愛因斯坦還活著,憑借這個偉大的發現,肯定能為他的廣義相對論再拿一個諾貝爾物理學獎。

畢竟當初他獲獎是因為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而不是明顯更偉大的廣義相對論。

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了,因為74年之後,諾貝爾獎委員會便規定,諾貝爾獎只對在世的人提名。即便偶爾會向特別重大的發現破例,也不可能像去世的人破例。

對於引力波的感觸,威滕老先生大概是感慨最深的人了。

實驗物理用100年的時間找到了相對論上的這塊拼圖,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他的弦論怕是這輩子也看不到被實驗證實的那天了。

明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幾乎沒有懸念,一定屬於麻省理工的雷納·韋斯,以及他的合作者。

畢竟,引力波的發現,是可以被刻在人類歷史進程的裏程碑上的。

停止了感慨,威滕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關於引力波,LIGO那邊邀請我去幫他們做數據分析,我猜你現在應該沒有課題要忙,不知道你有沒有興趣加入我的課題?如果你感興趣,我可以現在就讓我的學生幫你去預定機票。”

陸舟想了想,最終還是委婉拒絕了這個很有吸引力的提議:“引力波不在我的研究範圍之內,很遺憾我幫不上忙,而且過幾天我大概就會忙起來,也抽不出時間。”

系統的獎勵任務給予了他很大的自由度,出於效率這一層因素考慮,明顯是提升等級更低的材料學最佳。

而且威騰教授提出的課題,很大可能並不涉及引力波的核心研究內容,而任務獎勵的經驗是與學術價值息息相關的。

別看引力波這個命題足夠大,但沒準最後根據論文學術價值獎勵的經驗連一萬都湊不夠,那可就虧大了。

威滕:“那個材料學的課題?”

陸舟點頭:“是的。”

威滕嘆了口氣,遺憾地說道,“那行吧,看來你已經有了安排,祝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