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另辟蹊徑(第2/3頁)

說完,他便起身走掉了,並且順手帶走了餐盤。

“……”

陸舟一臉無語看著他離開的方向,嘆了口氣,然後看向自顧自坐在他對面的莫麗娜小姐,輕聲問道:“那麽莫麗娜小姐,請問有什麽事嗎?”

莫麗娜沒有廢話,盯著他的雙眼,開門見山說道。

“好吧,我知道你選擇了德利涅教授……但你就對我們的課題一點興趣都沒有嗎?”

聽到她的話,陸舟嘆了口氣。

他當然知道,她所說的那個課題是什麽。

上次回國之前,她便向他提出過邀請。

只是他沒想到,瘋掉的人不只是她,就連她那位導師也是一樣的不正常。

陸舟:“你們的課題完全脫離了現實,就像在天上蓋房子一樣……讓我想想,證明黎曼猜想是吧,首先你得建立一套全新的理論框架,然後再用它去解決一些類似的問題。”

莫麗娜語氣激動地說道:“我們正在這麽做!”

陸舟:“成功了嗎?”

莫麗娜搖了搖頭,猶豫了下,開口說:“……就快了!”

陸舟嘆了口氣說:“那就是還沒有咯?”

其實,他倒不是不能理解她的導師索菲·莫雷爾為何會如此的急躁。

還有兩年就要召開18年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了,但菲爾茨獎的名額只有4名,而其中的兩名已經被預定。

一位是彼得·舒爾茨,其創造的“P.S理論”是當今代數幾何界最有潛力的幾個數學框架之一。而相比之下,其它候選人的工作更像是“解決問題”,只是問題或大或小。

對於數學界而言,在同等條件下,解決問題時創造的工具,要比解決問題本身更重要。尤其是這位已經拿到了菲獎風向標EMS獎(歐洲數學學會獎,類似於拉斯克獎之於諾貝爾醫學獎),再加上柯爾獎的認可,基本上沒有懸念。

另一位便是波利尼亞克-陸定理的證明者陸舟。他雖然沒有創造一個類似於“P.S理論”的全新數學框架,但他真的解決了很多讓人頭疼的問題。

尤其是波利尼亞克猜想的份量,一個菲爾茨獎實至名歸。

像是菲爾茨等“權威性”國際獎項的評選是不看資歷,只認成果的,這也是佩雷爾曼這位數學界出了名的“野人”,因為龐加萊猜想被授予菲爾茨獎的原因(雖然他並沒有去領)。

在此之前,他已經因為拒絕領獎的事情惹惱了不少人,尤其是給他頒發青年數學家獎的歐洲數學學會。

算上兩位已經預定獲獎的大佬,存在爭議的名額只剩下兩個,比如和她一起被普林斯頓挖來的巴西小夥費爾南多·馬克斯(Fernando·Marques),也是一位熱門候選,而且18年的數學家大會被確定在巴西舉行,就更值得玩味了。

再加上同樣拿到菲獎風向標EMS獎的喬迪·威廉姆森(Geordie·Williamson),和同樣頂著女性數學家光環的“烏克蘭數學女神”瑪麗亞·維亞佐夫斯卡(Maryna·Viazovska),大神實在是太多了。

如果索菲·莫雷爾能在黎曼猜想上做一點貢獻,哪怕是向莫麗娜當初在機場時所說的,將康瑞的“臨界線定理”從40%更新到50%,也能為她增加不少籌碼。

不過陸舟不是很理解,莫麗娜為何也如此的急躁。

對於她而言,菲獎還是個遙遠的東西……

食指撩了下耳際的長發,莫麗娜盯著陸舟,用堅定的語氣說道:“我和我的導師可以用一輩子去解決這個問題,我本來就沒打算幾年之內出成果。”

執念如此深嗎?

陸舟放下了刀叉,用餐巾擦了擦手,說道:“那……你們在一起吧,別拉上我,我還有自己的事要做。”

莫麗娜眉毛擡了擡:“德利涅教授的課題?”

陸舟笑了笑。

說起來,這一次見面,莫麗娜倒是沒有為他帶來靈感之類的東西,不過卻給他帶來了一點小小的啟發。

就像這兩天他一直在糾結德利涅教授拋給他的雙選題一樣,在哥德巴赫猜想上他同樣面臨著兩個艱難而誘人的選擇。

究竟是大篩法還是圓法?

兩條路似乎都走到了最後一步,但永遠只差那麽一點。

既然如此的話……

想到這裏,陸舟的眼睛,微微明亮了起來。

停頓了片刻,他開口說道。

“哥德巴赫猜想。”

這次,他用的是肯定的語氣。

莫麗娜愣了下,忽然噗嗤一聲,沒忍住笑了出來。

“抱歉……我不是懷疑你的能力,只是沒忍住。看來我確實沒有看走眼,你也是一個瘋狂的家夥。”

頓了頓,莫麗娜用揶揄的口吻,繼續問道:“你打算用大篩法?還是圓法?”

聽到這個問題,陸舟嘴角勾起了一絲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