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充滿爭議的獲獎者(第2/2頁)

盯著頒獎台上的那人,馬長安的那張馬臉拉得很長,臉色陰沉的有些可怕。

讓他妒火中燒的倒不是因為陸舟的拒絕得罪了他,而是因為這份榮耀,原本應該是屬於他的。

至於為什麽這麽說,這裏面的故事就有點長了。

國內數學界的圈子不算大,但裏面的江湖卻一直不小。

52年全國院校調整,上面要求把民國時期效仿英式構建的高校體系,改造成效仿蘇式的“專才模式”,水木、折大數學系被砍,舉國之力建設燕大、震旦。

雖然一段時間內將燕大、震旦數學系的整體實力上升,但也為日後數學界山頭主義橫行埋下了伏筆。到如今為止,數學界基本可以劃分為燕大、華科院、震旦三大派系,把持著基金、評獎、院士評選等學術資源。

這問題往大了說是學術資源的浪費,但這也算學術界的傳統了。

其中最有名的大概是華羅庚的關門弟子馮教授,學術造詣不可謂不高,卻因為華羅庚老先生仙逝太早,以至於評選院士數次落選。

最後這位老先生被水木大學從華科院挖走去做院長,其中一個條件便是助其評上院士,但奈何至今仍未成功。

可見,院士的評選不一定是和學術“絕對”掛鉤的。

當然了,也不可能讓一個毫無作為的人上去,你總得有點說得過去的學術資本才行。

身為震旦學派的成員,馬長安為了17年的院士評選,可謂是準備了許久。其政工資歷無可挑剔,二十多年來兢兢業業,在震旦數學系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但奈何其學術資本,比起那些一心做學問的教授們來說還是太單薄了,別說是一篇頂刊一作,就連一篇可以被稱為重大研究成果的論文都沒寫過。

當然了,二作三作的文章他還是有不少的,畢竟他是已故“上代掌門”谷老前輩的徒弟,和震旦學派的“現任掌門”洪院長又是師兄弟,很多震旦大學的教授,哪怕對有些事情沒興趣,多少也會給他一點面子。

然而比較難受的是,國內和國外不一樣,只認第一作者,二作往後都是不認的。

所以,他便將目光瞄準了陳省身數學獎。

如果拿到了陳省身數學獎,有著這份資歷充門面,再加上師兄的支持,評個院士還是沒什麽問題的。

早在幾年前,他就開始為這個獎項四處奔走了,而他的師兄也算是幫了不少忙。

他甚至連獲獎感言都想好了。

結果沒想到,竟然被這小子給截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