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科學家的事情怎麽能叫裝逼呢?(第2/2頁)

PDMS材料到沒什麽特別的,就是聚二甲基矽氧烷,一些護膚品、洗發水裏甚至都能找到。而這個PDMS薄膜中的納米孔結構,大概便是解決鋰離子傳輸以及“呼吸問題”的關鍵之一。

至於用PDMS制作的納米孔薄膜,陸舟憑借有限的材料學知識推測,大概能通過旋塗法和氫氟酸刻蝕進行制備。不說完全還原那個殘骸上的技術,有限的還原還是做得到的。

在PDMS薄膜的下面,陸舟還觀察到了一層經過特殊處理的中空碳納米微球。

通過現象逆推原理,陸舟猜測大概是這些碳納米小球,在鋰離子於負極放電析出鋰單質的時候,“捋平”了還在苔蘚狀生長階段的鋰枝晶。

盯著屏幕研究了大概半小時,陸舟摸了摸發燙的主板,向後靠在了椅子上,長出了一口氣,感慨道。

“任務艱巨啊!”

兩萬塊的電腦都跑的這麽吃力,果然還是得依靠專業的計算機來處理這些數據。

等專利的問題解決後,他打算在金陵大學的附近建一座實驗室,專門來研究這玩意兒。再雇上一大群研究生、博士生,替自己打工。到時候自己只需要將課題分配下去,甚至連分配課題的工作,都可以交給小艾去代勞。

不過,憧憬未來的事情等以後去做也不遲,無論以後是變成“叮當貓”還是“鋼鐵俠”,現在都有更重要的事情等待著他去做。

從抽屜裏取出一張A4紙,陸舟拿起筆在上面寫下了兩個詞,並畫上了兩個圈——“PDMS薄膜”和“碳納米小球”。

這兩樣東西,他準備分別注冊專利,然後再將他們作為整體,注冊一個名為“L1負極材料”的專利。

其實有時間的話,他甚至可以把生產工藝也給搞清楚,給配套的工業化生產工藝也注冊一套專利,將這一塊的利潤吃的幹幹凈凈。哪怕自己不生產,以合理的價格打包出售給別人,也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但是,陸舟並沒有選擇這麽做。

首先一個,設計生產工藝實在是超出了他的能力範疇。再一個,他對自己的定位很明確,身為一名科研工作,他的戰場在實驗室裏,不是在商場也不是在工廠。

至於如何將技術落實到工業生產中,還是交給那些專業的工程師去設計好了,自己吃飽了,總得給別人留口飯吃。靠專利吃飯,當然是市場越大吃得越飽,沒必要抱著小農思想,在邊緣的利益上斤斤計較。

有那個時間,還不如拿著專利費升級設備,多從這塊電池中逆向一些技術出來。又搞研究又辦廠生產,既沒必要也沒效率。

做研究和做產品本來就是兩回事兒,只是很多外行習慣性地混為一談罷了。將自己擅長的東西做到最強,遠遠比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有效率的多。

不過,雖說是打算吃專利費,這專利費也不是那麽容易就能吃到的。

為了解決隱患問題,他必須在實驗室中,至少將這玩意兒做出來一次。

否則很多東西無法解釋,更何況申請專利、撰寫論文也需要實驗數據作為支撐。

當務之急是設計實驗。

只有將實驗的問題解決了,他才能愉快地注冊專利,愉快地發論文裝逼……哦不,科學家的事情怎麽能叫裝逼呢?

那是為科學事業的進步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