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要人老命的三個任務(第2/2頁)

“一個周氏猜想的證明,能不能拿到世界級數學獎項不好說,但拿到一個國家級獎項應該還是可以的……”

看到任務3那個最低兩萬數學經驗和百分百的圖紙中獎概率,陸舟心動不已。

然而另一個顧慮,卻讓他無論如何都下不了手。

任何獎項的評選,都有一套固定的評選流程。哪怕他的貢獻得到國際學術界的廣泛認可,等這塊獎章發到他的手上也不知道得過多久。沒準等他拿到,都是幾年後的事情了。

他不可能為了等一塊獎章,把這個任務拖上幾年才完成。有這個時間,指不定他都把數學等級升到LV幾去了。

眼饞歸眼饞,陸舟還是有理智的。

至於任務1,同樣有些尷尬了。

他一個搞數學的,兼職研究下物理和信息學也還說得過去,可突然一下進軍生化、材料、能源這三個領域,怎麽看都有些太妖孽了。

哪怕拋開合理性這一問題,從現實的角度考慮,生化、材料、能源這三個領域,也不是那麽好出成績的。別看發SCI也能獲得成就點,這三個領域的SCI可不像數學和計算機這兩個灌水重災區,隨便寫篇文章發表就行。

陸舟以前就聽某個在做兼職時認識的化院學長說過,他們搞生物試劑研發,寫篇SCI投稿,甚至得注明研究成果在哪個實驗室完成,使用到的藥劑的編號……總之麻煩得要死。

至於任務2……

五百萬要是有那麽好賺,這個世界上還有窮人這種生物嗎?

陸舟心算了下,如果想賺到五百萬,他得當五十多年的吉祥物,或者幹25000個小時的家教……累計約合2.85年。

或者,在《理論與應用數學通訊》這種核心期刊上過稿250多篇……

還是洗洗睡吧。

當然了,還有一條路可走。

那就是將校園助手賣掉,或者通過融資手段,提升自己實際控制資產的價值……

至於盈利五百萬?

那是不可能的。

別說什麽開通VIP給用戶分階級、投放廣告,這些所有人都能想到的手段,頂多是緩解下虧損,任何互聯網產品(除了手遊)在運營初期基本都是賠本賺吆喝,直到占據絕對市場份額形成一家獨大。

這叫“戰略性虧損”,最終實現的是“規模經濟”,核心理念是資本的運作,賭的是未來!

這幾乎是互聯網行業的常識。

然而,融資這條路也不是那麽好走的。到現在為止,都沒有哪個互聯網企業對他的APP拋出橄欖枝,顯然沒有人看好校園火車的運營模式,也對這如同一潭死水的幾十萬用戶毫無興趣。

這破系統的任務真是越來越要人老命了……

盯著半透明的全息屏幕,陸舟咬著下嘴唇,眉頭緊鎖。

“選哪個任務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