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弩炮攻防

不但在短短的三個月內就建成了一座不大的要塞,還順帶著在列奧提尼北面不遠建造了一座新軍營。

帕拉戈尼亞要塞可不是拉河要塞,只是用來設卡收費,它是一座真正的防禦要塞。

一條5米寬、5米深的壕溝環繞著帕拉戈裏亞,溝底滿布尖頭木樁,壕溝兩側滿是密密麻麻的鹿砦,這使得攻城器械想要抵近城下,變得相當困難。

外城墻雖然只有4米高,但其結構從裏到外分別是夯土、石磚、條石和水泥,不但厚實堅固,而且城壁光滑平整,看不到明顯縫隙,城壁還敷有厚厚的石灰粉,這可不是為了美觀,而是有一定的戰術作用,白色的城壁在陽光照耀下會產生反光,對進攻士兵造成影響,而且會使得蟻附登城變得更加困難,同時還可以減小石彈對城壁的撞擊力。

圓形環繞的外城墻可以讓守軍更好的集中兵力防禦,也能讓城內派遣的援軍更便利的到達城頭。

城墻每隔一段,就有凸出墻面的圓形壁塔,它可以加強對龜縮在城下的敵人或蟻附攻城的敵人的側面攻擊力度,同時其圓形的壁面也能減弱外力的沖擊。

城頭的走道並不狹窄,而與之連接的壁塔頂端更是寬敞,每一個壁塔頂端並排擺放著一架弩炮和一架腹弓,地上放著好幾箱石彈和鐵件,城垛邊還有不少守軍士兵,也並不顯得擁擠。

列奧提齊德斯將卡塔奈軍營裏的所有弩炮和腹弓都集中到了帕拉戈尼亞,不光是放置在了外城墻的壁塔上,也放置在城中央的塔樓樓頂。這個高達6米多的塔樓同樣是圓形建築,其直徑50米,不但在塔頂上放置有多架弩炮和腹弓,而且還可以部署大量的士兵,他們有城垛的保護,可以居高臨下,攻擊登上外城墻或者進入城內的敵人。在塔樓下方還開有多個窗戶,同樣可供士兵們攻擊塔下敵人之用。

瑪哥沒有看到的是,在外城墻與中央塔樓之間,還有一道與外城墻等高的圍墻,它環繞著中央塔樓,一旦外城墻被迦太基人攻破,戴奧尼亞守城士兵可以迅速撤退到第二道城墻上進行防禦,迦太基人如果認為攻破了外城墻就可以奪取帕拉戈尼亞,從而放松警惕,無疑會吃大虧。

在壁樓上同操縱弩炮的士兵們說話的大隊長正是負責防禦帕拉戈尼亞的指揮官,他叫泰明尼德斯,洛克裏人,第七軍團第一大隊大隊長,接管這座要塞並沒有多久,看到平時只在訓練中才能接觸到的要塞居然真的用於了實戰,而且要塞更加龐大、設施更加的完備,他心中非常興奮,對守住帕拉戈尼亞充滿信心,這些天一直帶領著第七軍團的士兵熟悉這座要塞的結構和設施,以便在戰鬥中不至於忙亂。

如今要塞裏有將近4000名士兵,分別是第七軍團第一重步兵大隊、第七輕步兵大隊,還有西西裏的一個軍團重步兵預備大隊和輕步兵預備大隊,一共是2000名重步兵、2000名輕步兵(不包括弩炮部隊、醫護營)。泰明尼德斯覺得守軍的士兵數量和兵種比例對於這座不大的要塞來說恰好合適。

雖然要塞中有4個大隊長,泰明尼德斯又是初來乍到,但正式軍團的第一大隊長比同一個軍團的其他大隊長地位要高一截,通常是未來的軍團長,按照《戴奧尼亞軍法》的規定“在戰鬥中,如果軍團長不幸身亡,第一大隊長要代行軍團長的職責”,所以其他三個大隊長對他還比較尊重,在要塞中他可以做到令行禁止。

泰明尼德斯沿著城上走道,視察著士兵們的防禦工作,不時和他們聊上幾句,談話的主要對象是西西裏士兵,其目的不光是要了解他們的狀態,也是讓這些西西裏的戴奧尼亞公民兵熟悉他這個指揮官,便於以後指揮作戰。

第七軍團的洛克裏士兵做事認真、吃苦耐勞、但是內斂寡言,唯有泰明尼德斯是個例外,他性格外向,很有親和力,善於同士兵們打成一片,這也是布雷魯之所以派他到帕拉戈尼亞擔任指揮官的原因之一,因為他能夠將洛克裏和西西裏的士兵很好的捏合在一起。

“大隊長,敵人可能要進攻了!”有士兵指著城外,大聲說道。

“那真是太好了!迦太基人要準備給我們送功勞來了!”泰明尼德斯笑著說道。

周圍的士兵們也是一陣哄笑,他們的臉上充滿興奮,心中的緊張也在笑聲中消散。

隊官們開始督促他們準備防禦,泰明尼德斯也站在城垛後仔細觀察迦太基人的情況。

顯然迦太基人已經意識到他們不可能再按照之前的辦法,在城內守軍的遠程攻擊之下,直接派大量的士兵去清理地面,一直抵近城下,所以瑪哥讓工程師們事先就制作了幾十架擋箭車,迦太基士兵將它們並排起來,形成一道木墻,開始向城下推進。他的計劃是——擋箭車每前進一段,努米比亞士兵就負土跟上,填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