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鄉試

趙如語有系統的事,趙如熙並沒當回事。她高強度復習了一段時間後,就到了八月鄉試時間。

外地的考生,得在縣衙、府衙、省城貢院一路地考上去,十分奔波。京城的考生卻不必這麽奔忙,考試的地點幾乎都是固定的。

考了這麽多場,不說趙如熙,便是趙元勛和朱氏都淡定許多了。

仍是趙元勛送趙如熙到考院門口,看著她進去,方才離開。只留馬勝一家帶著馬車輪流在這裏守著,以防趙如熙突然離場、提前回家。

仍然是老地方,仍然是那麽多監考的人數,只是監考的人不同而已。

有張厲的例子在前面,不說督考官朝廷會經過認真篩選,即便選到跟綏平伯府或趙如熙不對付的考官,也不敢在眾目睽睽下給趙如熙使絆子。

這次被派來主考趙如熙的是禮部侍郎於擎。其他三個官員都是各部抽過來的。

大家都到齊了,時辰還沒到,戶部的蔣主事閑著沒事,低聲問與他交好的工部官員道:“錢大人可見過知微居士?”

錢大人搖搖頭:“沒見過。不過聽說年紀尚小,才剛及笄。”

蔣主事就感慨道:“看看人家的孩子,怎麽這麽聰明能幹呢。我家孫子都十六、七歲了,才剛剛考了個秀才。知道自己才疏學淺,這次都不敢參加秋闈,怕考不上丟臉。真是人比人氣死人。”

錢大人笑道:“令孫這是追求穩紮穩打呢,像這樣沉穩的年輕人可不多見。”

蔣主事嘴裏謙虛著,臉上卻有自得之意。

這時,門外傳來說話的聲音,不一會兒一個婆子領著一個十五、六歲的女孩子進來了。

這女子五官明媚鮮妍,身材高挑。進來後看到他們,她絲毫不見膽怯,朝大家團團行了一禮,開口道:“學生趙如熙,這陣子有勞諸位考官大人了。”

鄉試一場考試就是三天,這三天吃住都在這間屋子裏,一共考三場。為了趙如熙的名聲,蕭圪在選擇主考官的時候都是特意選年紀大的。像主考官於擎,今年就已年逾花甲,六十有三了。其他三人也都在五十以上。

於擎是個和藹老頭。他對趙如熙笑道:“不必多禮,坐吧。”

屋子倒是寬敞。屋子中間只擺了一副桌椅,那是趙如熙的座位。四個考官的桌椅分散在屋子四角。

趙如熙走到桌子前坐下。

蔣主事上前宣讀了考場紀律。然後讓兩個婆子領著趙如熙進了內室,檢查身上有沒有夾帶。

等檢查完畢,看看時辰差不多到了,於擎和錢大人一同出去,領了試卷進來,放到趙如熙面前。

趙如熙將試卷拿起來看了一遍,發現題目都全,字跡清晰,並沒有漏題或模糊不清的情況。她又把題目看了一遍,這才滴了水到硯台上,開始磨起墨來。

磨墨的過程,就是構思的過程。

大晉的鄉試基本考策論,而這策論裏,有考對四書五經理解方面的,有夾雜著算學和律法方面知識的。

比如這次題目第一大題,就選取了《大學》裏的一句。讓你對此加以論證。

你首先得熟悉四書五經,知道這句話出自哪一本書,回憶聯系上下文,方可理解題意。當你正確理解題意了,才能針對此意寫文章進行論證。

這寫法跟明清時候的八股文有些相像,但更注重實際論證而不是八股的形式。

再比如題目的第五大題,是有關賑災方面的。說某縣遇洪災,災民幾何,縣裏存糧幾何,具體情況如何,如你主持賑災,該怎麽辦。

這裏不光要算糧食是否夠吃,還要熟悉朝廷在賑災救濟方面的律法知識,以及面對災情如何應對的策略。

如果說,童生試、院試考的是比較基礎的知識性的東西。鄉試則著重考察政事處理能力。

也因此,如果鄉試之時取中的名次高、此人在當地有聲望,便是舉人也可以做官。因為考上了舉人,就已證明你有政事處理能力了。

趙如熙看了第一題,沒有急著下筆。她慢慢磨著墨,把所有的題目都看完,思索著如何立意,如何論證,該寫什麽,如何寫,力求做到提筆之前,對整張試卷做到心中有數。

待磨好墨,她便在草稿紙上把每一題的思路給羅列出來。羅列完畢後,再斟酌,看看還有什麽遺漏補充。直到試卷上每一題她都認為已思慮妥當了,這才開始打第一題的草稿。

之所以這樣來做題,是因為考試的時間拉得太長,吃睡都得在這裏,而睡是睡不好的。

所以第一天精神最足,思維最是活躍,頭腦最為清晰。如果不趁這時把所有題目的解題思路和寫法都想清楚。等第一晚睡不好,第二晚睡不好,頭暈腦脹、腰酸背痛、精疲力盡之時再來考慮最後幾題,你就會發現腦子裏裝的全是漿糊,完全想不起要寫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