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忌祭祀 他眼前一亮,忽然笑起來,“你……

大祭禮為期三天, 地點在城北旼山上。

秋欣然原本被安排留在地祀廟祈福,白景明上天祀廟領文武百官朝拜,而原舟則隨聖駕上祭禮台。但淑妃今天未到, 原舟便留在了地祀廟協同皇後主持祭祀, 換秋欣然被安排跟在宣德帝身後的儀仗中, 當個隨行小童,一道上祭禮台誦經。

第二天天蒙蒙亮, 宣德帝走在最前頭, 身後是大皇子與二皇子,再往後是一眾誦經僧侶, 由羽林軍護衛,上祭禮台祈求四海升平五谷豐登。

秋欣然跟在隊伍最末,遠遠就瞧見李晗意今日一身紅衣獵獵, 好一副意氣風發的模樣, 倒襯得他身旁的李晗台神色委頓,眼下青黑,像是連日沒有好眠,雖勉力打起精神, 但還是難掩憔悴。宣德帝見了他這副樣子, 不滿地沉了下眉頭,但礙於祭禮到底未說什麽。

從天祀廟到祭禮台一共一千零八十級階梯,等上到山頂, 天光已經大亮。早上的祭禮完成之後, 午間宣德帝在祭禮台旁的寢宮簡單用些飯食, 稍作休整,等午間繼續祈福,天黑前再下山回到天祀廟, 這三日中最重要的儀式便算完成了。

秋欣然坐在祭禮台附近的長廊下,跟著其他上山的僧眾一道用了午飯。廊下眾人三三兩兩地聚在一塊閑聊,她邊上坐著個青雲觀弟子,主動同她搭話,得知她是九宗蔔算出身,眉頭一皺,但還是客氣道:“九宗蔔算一門倒也出了幾個叫人敬仰的前輩,可惜……”

天下道門千萬,但也難免同行相輕。比如像青雲觀這種自認身外紅塵三千,心內一意修行的道觀,通常就不大看得起九宗蔔算這樣,先是為了學一門手藝吃飯,順便再修個道的宗門。這類言論秋欣然十三歲下山時就聽過,回山同師父聊起這事,抱玉道人頗為不屑地冷笑一聲:“修得一顆功利心總比修得一顆嫉妒心要強上許多。”

是以秋欣然每回聽見這樣的言論,摸摸袖口裏的錢袋子,總能常懷一顆平常心。

她轉頭朝四周望了一眼,總覺得同上午相比,身旁不知不覺間多了許多羽林軍的身影,且這些人個個神色嚴肅,不苟言笑,一副如臨大敵的模樣。論理說即使宣德帝在寢宮休息,這會兒羽林軍也不該圍著他們這群僧侶道士打轉才是。

她心中正有些奇怪,忽然聽見身後有人小聲喚她的名字。秋欣然轉頭一看,發現是個宮裏相熟的小太監。祭禮台上隨行的下人不多,二皇子那邊剛要過茶水,可下人們忙得團團轉,這會兒才想起來還沒送去。正好李晗台那兒也要送茶,小太監分身乏術。眼見著山上這麽多人只有她一個常在宮中出入,於是拿著手中的茶盞請她幫忙,替大皇子送一回茶水。

和李晗台相比秋欣然倒是更願意給李晗意跑個腿,小太監一聽,又驚又喜。李晗意脾氣不好,與二皇子相比下人們自然更願意去服侍大皇子,沒想到秋欣然主動提出可以替他給二皇子送茶,不禁感激涕零。

守在寢宮外的羽林軍擡手攔下二人,聽說他們是要進去送茶水的,還要再趕:“聖上在寢宮休息,誰也不得進去打擾。”

“可您也知道二皇子的脾氣,他要是左右等不到人進去伺候,恐怕……”小太監苦著臉賠笑道。那羽林軍不耐煩,揚起手正要趕人,卻叫一旁的同伴阻止了。那人擡頭看一眼外頭的長廊,見廊下有些人已注意到這邊的動靜看過來了,勸道:“無妨,放他們進去。”對方稍作遲疑,這才收回手,粗聲粗氣道:“手腳利索些,快去快回。”

秋欣然心中疑惑愈重,直覺怕是出了什麽事,但這會兒已進入寢宮,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山頂的寢宮陳設簡單,正中苦辛殿是寢宮主殿,東西兩間偏殿。進去之後,小太監與她分頭朝著巡守步廊兩端走去。偏殿外也有羽林軍把守,秋欣然將茶水遞給守衛,正要離開,便聽裏頭“咚”的一聲悶響。

她嚇了一跳,外邊把守的兩人卻好似渾然沒有聽見,見她還在門外躊躇著不走,兇神惡煞地趕她離開。

秋欣然忙低著頭退出去,但走到半路還是不放心,又悄悄繞到殿後發現一扇小窗未拴,偷偷推開一道縫,就瞧見殿中李晗意倒在地上,正掙紮著卻怎麽也爬不起來。

這偏殿只有他一人,也不知服侍的下人去了哪裏。秋欣然忙翻窗進去,上前扶他起來,一邊口中問道:“二皇子這是怎麽了?”

李晗意聽見動靜,擡起頭時一臉兇相,倒是見了她也是一驚:“你怎麽進來的?”

“我來替您送茶,聽見裏頭的動靜有些古怪,不放心才從窗戶翻進來看看。”

李晗意攀著她的手臂站起來:“好,快扶我去苦辛殿!我要去見父皇。”

秋欣然一愣:“到底怎麽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