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兵力

蘇岑瞬間就明白了李釋的意思。

他是要借包圍在長安城外的那些折沖府的兵力。

而折沖府的這些兵明面上是兵,其實很大程度還是民。

當年太祖皇帝平天下,首先手裏得有兵,可兵都握在那些前朝貴胄手裏,哪來的兵給他用?無奈之下只能從民間吸收兵源,化農為兵。兵源緊張時,甚至發生過“武帝滅佛”,把佛寺裏的僧眾和土地盡數收為己用,以擴充兵源和財政。

天下安定之後,太祖皇帝居安思危,也沒有就此廢除了這項政策,依舊從各地征調民力從軍,以備戰時之需,設驃騎府轄制,也就是折沖府的雛形。到了太宗皇帝,又在原有基礎上對驃騎府進行廢改立,將主要兵力集中在關內道,逐漸進行成了如今“居中馭外”的軍事形勢。

折沖府鼎盛時期,在全國範圍內設有六百余處府庫,其中只關內道就占了一多半,明面上是“舉關中之眾以臨四方”,說白了,還是擔心有朝一日關外那幫野蠻子打進來了能守住自己的老窩。

早年間各地的折沖府還要分番上京擔任京城的防務,後來可能還是沒有自己的人用著放心,遂用京中禁軍取代了這項事宜。

自打李釋大挫突厥阿史那部,邊境也安穩了近十年了,現如今的折沖府與均田制結合,戰時打仗,安時耕田,鋤頭握久了,自然就拿不起刀了。

李晟召集了這一幫人來,卻沒有開城門讓他們進城去,因為他也知道這些折沖府裏的兵懶散慣了,成不了氣候,沒想著真靠他們來逼宮,其目的無非就是虛張聲勢,嚇嚇城裏那幫沒見過世面的大臣。

可在李釋看來卻不盡然。

根據折沖府的規制不同,也分上中下三等,上府一千二百人,中府一千人,下府也有八百人。照祁林之前的說法,至少也得來了十幾路兵馬,這些人加吧加吧也有上萬人。而長安城中禁軍統共也就三萬,這些人還不見得就都聽從李晟的命令,再加上他還要分一些兵力去圍困大明宮,剩下的長安城一十二道城門,每扇門也就千八百個人。幾萬人去對幾百個人,哪怕是一人上去踹一腳那門也得趴下。

更何況他們這邊還有一張王牌。

李釋之所以在戰場上威名赫赫,每次取勝靠的自然不全是人數上的壓制,更是因為李釋馭兵有術,用兵如神。一支圖朵三衛令突厥人聞風喪膽,李釋在的時候,邊境線以外三十裏都不見突厥人的影子。

細細想來,李晟怕他是有道理的,因為李釋就是一張現成的兵符,他所在的地方,天下兵馬,盡歸其統轄。更是一塊點金石,什麽傷兵殘將到了他手裏都能打造成一支精銳。

李釋問道:“來的都是哪些人?”

祁林思索了一番之後也慢慢想明白了其中的關竅,回道:“這些兵力都是從京畿附近的折沖府臨時征調來的,他們人多,目標大,不好隱藏,之前我就都打探過了。”

院子裏有張石桌,祁林剛坐下曲伶兒就送來了紙筆,祁林將當日打探到的情況一一寫下來,從哪兒來的、帶了多少兵馬、帶兵的是誰,邊寫邊道:“這些人如今跟我們一樣被攔在城門外,不過看樣子好像並不著急,天天喝酒吃肉過得挺自在的。”

李釋冷笑一聲,“他們自然不著急,有吃有喝還不用他們上去賣命,靜等著城裏的人先鬥個你死我活,他們管剩下來的人叫主子就是了。”

祁林點點頭,心裏卻又越發不屑,當初他們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為的就是換身後的百姓吃一頓安穩的飯、睡一場安穩的覺。這才過去幾年,竟演變到當兵的在外面袖手旁觀,隔著一道微不足道的城門看著城裏的百姓水深火熱卻無動於衷。

等把各個折沖府的詳情寫好了,祁林站起來交到李釋手上。

李釋拿到名單粗略地瞥了一眼之後反手一遞,蘇岑跟在身後順勢接了過來。

李釋道:“有熟人。”

祁林點頭,“爺說的是康增壽?”

曲伶兒一時好奇,湊上前問道:“這個人怎麽了?”

祁林道:“當年在肅州時,這個人在爺手下擔任副將。”

曲伶兒眉眼一彎,“那敢情好,他說不定能念舊主情誼,轉過頭來幫我們。”

祁林:“當年他因為違抗軍令擅離職守去喝酒,被爺打了五十軍杖,從肅州趕回來了。”

曲伶兒:“……”

“這麽說起來,這裏面也有我一個熟人。”蘇岑笑了笑把名單放下。

“誰啊?”曲伶兒又探頭過去。

蘇岑指節在白紙黑字上點了點,看見那三個字,曲伶兒臉色瞬間就黑了。

蘇岑無奈一笑,“宋建成,當年我的頂頭上司,後來被我擠兌走了。”

曲伶兒:“……”你們就沒有不是孽緣的熟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