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6章 三十年(第4/6頁)

距離建城開始,已經過去了三十年,三十年來昊海神將帶領數百萬青壯,外加數以萬計的修巫者對鳳凰台進行了建設,如今已經出現了城池的樣子。

新城以鳳凰台山為城墻,所以面積很大,很符合荒土的潮流,畢竟荒土上的建築風格都是大、高類型,越大越高越能彰顯威嚴。

以四方山脈為墻,自然要對山脈進行修整,畢竟不是所有的山脈都是橫豎筆直的,不說整成正正方方的,但至少也要打造出一座類似方正城池的樣子。

鳳凰台新城,南北長三千裏,東西長四千裏,這是一片很大的地方,三十年來昊海神將帶人將鳳凰台山脈外邊的這些大小山頭給削平砍直。

想當初,大啟王城中常住人口,超過一億之巨,城池廣袤無邊,那是經歷了大啟數代的經營,加之靖天王的帶領才擁有的規模。

眼下大夏起步比鼎盛之時的大啟王城還差了很多,但這樣龐大的城池,放眼荒土也不多。

這麽大的地方,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荒土人均占有建造房舍園林的面積大,在夏拓前世占地百畝都是大園林了,但是在荒土稍微一個有樣子的府邸,都是百裏方圓起步,園中有湖,湖中有島,島上有山,山上有鳥,鳥下有蛋,蛋中還有鳥。

再一個荒土是武道世界,修行者的腳力很快,百裏之地就算是裂石境戰士,也不過一兩刻鐘的腳程而已。

以原鳳凰台山為城墻,這可就省了好大建城的力氣,當初儲備的各種神金,大都用來打造成了巫陣地基,為此花費了很大的代價,直到現在還沒有建造好。

整個鳳凰山東北略高於西南,四周環繞萬丈高峰六十九座,超過三萬丈的高峰六座,數千丈的山峰一百零九座,這是經過這些年整理後的結果。

城中共有三條大河,兩條由北向南,一條由東往西,三條河皆是以原來山中河流擴建而成,皆有百裏寬,分支數十。

除此之外有大小湖泊十九座,最大的面積長有八百多裏,最窄處也有兩百裏寬,位於城的西北,形狀狹長,和由南向北的大河相通,這裏按照規劃,將會建城一座水上園林。

以鳳凰台外圍山脈為城墻,城池自然是將山中的盆地、山谷平整得來,經過一番觀察後,夏拓來到了城池的最中央。

這裏才是重中之重,城中央這裏將要建造新的地脈洞天,新的族庭也將建造一座恢弘的宮殿群。

新的地脈洞天,為了滿足對紫氣淬煉需求,要能夠承載更多的人手長期駐守在地脈洞天中,所以要打造出一座契合地脈的地下城池。

完成了外圍城墻的初步建設,昊海神將將臨時行轅搬到了城池中央,方便掌控接下來的建城示意。

“族主,接下來需要對城墻刻畫巫符,澆灌鐵水,在山巔開辟出可供通行的城桓。”

行轅大殿內,昊海神將對著夏拓介紹著城池的建設的進展,對於城池的外在表面建設,夏拓並不怎麽在意。

簡單來說,就是以鳳凰台山脈外圍山峰,打造出一座城池城墻的樣子,這些都很簡單,按照樣子移山劈石就行,他真正在意的是這座城池的防禦建造。

新城采用古巫陣的手段,借助山川、地脈、星辰之力,來刻畫古巫陣,這是一個很龐大、繁瑣的工程,需要在這片山脈之中刻畫出一片龐大的巫陣網絡。

按照規劃,以天地五行金木水火土為根基,輔助以風、雷等道韻,需要刻畫子巫陣一萬零八百座,這些巫陣有大有小,有些大的子巫陣內部又是數千上萬更小的子巫陣構成。

從接觸古巫陣以來,大夏巫院就在研究,但畢竟沒有真正獨立完成過,這一次建城就是一次實驗。

而古巫陣需要以地脈來供能,如今城中已經埋下了下品靈脈兩條,剩下的靈脈還在遷徙之中。

為了遷徙這些靈脈,可以說是花費代價的不小,單單是從西北將其遷徙到中域,每一條都需要花費五年的時間。

當然,靈脈會動多虧了司空槐。

早在二十年前,司空槐就在大夏巫院的協助下,成功的打破了自己的巫術桎梏,成功的邁入了巫聖境第三步,過程雖說險象環生,但最後還是成功了,壽元增加五百。

除了司空槐成功晉升外,冥火也在二十多年前成功晉升到了巫聖境,坐實了六階煉器師的身份,兩人皆是進入了秘台中,如今都在為新城的建設忙碌著。

在大夏協助下打破武道桎梏後,司空槐為何選擇留下大夏,是夏拓答應他為其轉世重修提供庇護,條件是加入大夏族庭。

在域外惹了龍族,又有這麽好的條件,司空槐深知自己再進一步已經很難,這種情況下,加入大夏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