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一頭豬引發的三殿爭吵(第2/2頁)

大夏地脈已經延伸到了這片大地,而且橫跨過了崤骨山,勾連著一條條大江大河大湖,乃至沼澤,山脈。

山有山脈、水有水脈,皆有靈性,只不過山脈水脈的靈性不足以顯化出來,但並不代表脈動不在,正是因為這些靈機的存在,荒土之上有了山水。

大夏地脈就是將這些散布在大夏疆土中的山脈、水脈,一個個勾連起來,編織了屬於大夏的大地脈絡。

夏拓就這樣看似漫無目的的走在荒原上,時而改變自己的方向,步履不快,看著四方大地。

他想要找一個地方給大夏建都。

大夏都城!

如今大夏地域廣袤,橫跨西北域和北域,擁有八道之地,子民無數,假如大夏還是窩在山中,從先天格局上就差了很多。

部落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社會,窩在山中自然沒什麽,山中有天然地勢,先天安穩無虞這不假,但局限性很大。

對於廣袤荒土上的大夏子民來說,他們是大夏子民,但又不是大夏伯部族民。

因為他們觀想的圖騰不是大夏圖騰,按照蠻荒的規矩,不是觀想同一座圖騰,如何稱得上是同族同部之人。

大夏窩在山中,始終就給人一個小打小鬧的樣子,還帶著屬於部落制度的殘留。

都城,當然在蠻荒大地沒這麽一個稱呼,這個城池稱呼什麽也並不重要。

大夏需要這麽一座大城,用來匯聚大夏民心,讓生活在這片廣袤大地上的所有大夏子民心中有一個念想。

看,那就是大夏!

這便是這座大城的作用。

而不是大夏還在山中,他們看不到,更進不去。

在將來,大夏的都城只要是大夏的子民,都可以進入都城中修行、遊歷,不再是對外神秘的存在。

大城將完全將大夏伯部和大夏族庭的意義給剝離開來,族庭是他新想出來的一個稱呼,對於大夏發展到如今這個境地的新稱呼,如大殷王庭一樣,只不過大夏如今的實力還無法這麽高調。

等到都城建立之後,大夏伯部這個稱呼將會逐步的淡化,或者說只是大夏為了堵住外面悠悠之口的一個幌子,對內大夏的內政將完全不在施行部落制度,而是化大夏疆土為一體。

當然這個過程估摸著不會太短,心思的轉變不是一天兩天能行,想要在大夏子民心中根深蒂固,這需要漫長歲月的過程。

夏拓走過了風川、滄水、塗澤,發現這三地都不怎麽合適,如今大夏疆土可不僅僅是西北最北邊一點的地方,還有北域六道。

將來疆土還會擴張,南到九靈伯部,東到北域,這麽大的地方,要是將都城建在西北地域這個凸出來的一個角落,就顯得小家子氣了。

很快,他就跨過了崤骨山脈,進入了萬古道,崤山以北太過於狹隘,不適合建都城,立族庭。

都城的建立,從他沒有參加青藤會盟就有了想法了,至於都城的地址,最起碼要四面開闊。

雖說有傳送巫陣建在哪裏都無所謂,但人乃是血肉之軀,有著感官存在,一座大城建在山旮旯裏,和建在廣袤荒原上,能沒區別麽?

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大夏接下來的發展,要堂堂正正,煌煌如威,這才是統禦萬裏疆土的大勢所在。

如洞天聖地那般,看似實力強大,卻只能窩在洞天世界中,想要謀劃些事情,都不能自己出面,鬼鬼祟祟、魑魅魍魎。

想要統禦四方,不管底下有多少黑暗,但至少明面上要給人一種不墜的威嚴,這才能鎮壓四方,不墜驕陽。

大夏所在的地方實際上很別扭,北面是滔滔大水,西面是蠻荒古地,這兩面不用說了,直接給堵死了,大夏的路只能往東往南。

而且占據北域六道之後,大夏實際上的疆土已經呈了一個橫跨東西的長條形,他選的都城就算不能靠近這個長條形的中間位置,也不能太過於靠西北。

為了找出一個合適的地方,他不斷在疆土中遊走,看天時觀地利,為此連族務都暫時沒得處理,好在大夏制度在,就算是他這個族長不在,大夏依舊按部就班的運轉。

在他忙著的時候,風長老和芍長老也已經來到了九獸城域下屬的紅鴣城,準備對這次馴養獠牙豬拱了靈田的事宜進行處理。

做了大夏這麽多年的長老,參與了大夏的制度潛移默化的變革,這些天以來她們也已經明白過來,夏拓讓她們兩位親自前來紅鴣城的本意。

兩個字,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