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人心不足(第2/4頁)

到了這裏,那個年輕的蔔師臉色也肅穆起來,眼神中似乎還有一種不同尋常的狂熱,他整理了一下衣衫,對宋詞道:“跟我來,太蔔令和兩位太蔔丞,兩位蔔博士,正在禱神殿上等你。”

年輕的蔔師說罷,就像朝聖似的,向著那高高在上的宮闕走去。

宋詞下意識地跟在後邊,心中只想:“太蔔寺,太蔔令?權力很大麽?這宮殿一般的建築,竟是一座官署?”

巍峨壯觀的太蔔寺中,五張蒲團,置於大殿之上。

最盡頭一個鬥大的“蔔”字,其下跪坐一個白發老者,年約八旬,壽眉極長,他微闔雙目,一副快要睡著了的神情。

兩位太蔔丞、兩位蔔博士遞次坐於左右下首,其中一位蔔博士正沉聲說著話:“六曲樓這些年來,漸漸尾大不掉,不把我們放在眼裏,如今不知在外邊吃了什麽虧,首領人物,盡數回來了。”

對面另一位蔔博士道:“可是,他們卻與三公院狼狽為奸了。”

上首白發老者微微露出不屑之色,道:“人心在我。”

那位蔔博士恭聲道:“是,只是如今……那人就快到了,大宗伯以為,我們該如何對待他呢?”

太蔔掌管占蔔,宗伯掌管禮儀和祭祀。很顯然,在這個國度裏,兩者的職能是合而為一的,而按照古老的官制,太蔔是下大夫,而大宗伯比上大夫還高一品,是卿大夫,為六卿之首,僅次於三公。所以,這位蔔博士以宗伯稱之。

據古史典籍記載,禹的父親鯀就是有文字記錄的所知最早的大宗伯,又叫崇伯鯀。到了戰國末期,這宗伯一脈就分成了隱宗和顯宗兩派。有名的宗伯隱宗弟子包括範蠡、鬼谷子、宗伯顯宗的傑出弟子包括諸葛孔明、李藥師李靖……

不過,唐以後,顯隱兩宗都漸漸消沉了,不復祖上榮光。

太蔔寺雖然仍是三公九卿之一,權柄和影響力日趨低微,卻不想在這個世界裏,宗伯一脈居然還有如此之大的影響,看起來,竟有與三公分庭抗祀、甚而三公與潛勢力龐大無匹的六曲樓聯手,都不太放在眼裏的意思。

大宗伯聽了這位蔔博士的話,頓時沉吟起來。

下邊四人都目不轉睛地看著他,顯然,這個問題對他們來說至關重要。

過了許久,大宗伯才慢慢張開眼睛,看向左右太蔔丞,同時也是左右小宗伯,他的左膀右臂,緩緩問道:“老夫今年,已經九十九歲了。偌大的年紀,精力不濟的很,這件事,關系重大,我想聽聽你們的意見。”

左宗伯略一沉吟,緩緩道:“我太蔔寺傳承五百年,為的就是這一天。如果那楊瀚之事屬實……”

右宗伯道:“向兄是贊成迎他歸來了?”

左宗伯頓了一頓,隱晦地道:“我等,當為社稷著想,也當為天下黎庶著想。”

右宗伯微笑道:“我也是這個意思。”

兩人一起看向大宗伯,恭聲道:“大宗伯以為如何?”

大宗伯淡淡地道:“據聞,那楊瀚可馭龍鳳。這個宋詞,既然已經發現了這個所在,這裏瞞不了太久,介時,楊瀚若馭龍鳳而來,誰可當之?”

左宗伯道:“所以,我等方須謹慎,待了解仔細了再做決定。”

右宗伯道:“六曲樓一直駐紮於外,我是我秦國在外界的唯一耳目,現在,三公院得到的消息,恐怕比我們還要詳盡,今日見過宋詞,有所了解之後,我們就該早做決斷。”

一位蔔博士應和道:“右宗伯說的是,我看,六曲樓恐怕已經有了動作,咱們得務必早下決斷,否則,只怕失了先機。”

大宗伯沉吟片刻,頷首道:“也好,老夫的看法是,對我太蔔寺而言,若是運用得宜,這便是一個絕好的機會,也許,這楊瀚就是解決我太蔔寺與三公院相持三百年紛爭的那把鑰匙。”

左右宗伯齊齊欠身,道:“大宗伯聖明!”

……

憶祖山上,即將入秋,碩果累累,水果正在灌漿的關鍵期,因為枝剪得好,肥施得也好,已經沉甸甸的壓彎了枝頭,再過一段時間,必然果然四溢。

已經很是顯懷的小青,就坐在樹下的臥榻上,聽著李淑賢講解那石虎江的分水風波。

簡單地說,就是一條大江,承擔著附近兩大區域的灌溉問題。如今即將入秋,農田灌溉也是關鍵的時候,決定著今秋的收成如何。

而這條大江,一側是原東山部落開懇的農田,現在又有大量的從南秦草原遷來的牧民變身農戶,落居期間。

而大江的另一側,則是以巴家為主、蒙家為輔的部落百姓所居,現在各劃一縣,這邊是由青女王派遣的文官為縣令,那邊則是高初高丞相任命的文官為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