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此花無日不春風

蘇燦依著徐海生的吩咐,兵至葫蘆谷,便不再前行。

此前,三山諸國皆無常備軍,所以在此築關毫無意義,不能把它變成一座百姓們生活居住的城池的話,建了雄關又有誰來守?

但是此番楊瀚已經決定,在此築關,由各部落輪番派兵戍守,以禦南疆之敵。

楊瀚是這麽說的,是不是這麽想的,就無人知道了。

蘇燦指揮士兵依山就勢築造關隘,發現依照楊瀚派來的大匠指點,左右不僅有藏兵洞、戍兵營、校武場,甚至還有冬暖夏涼四季恒溫的洞窖,可以儲放大批糧草。

這個……

蘇燦覺得有疑,但他把疑惑藏在了心裏。

上一次,趙毅襲營,險些葬送了他的先鋒營,若非徐公公神兵天降,他就完了。

從私心裏,他對徐公公是感激涕零的。

徐公公不僅救了他,救了他的先鋒營,還把被偷襲一事幫他遮掩了下去,上報朝廷的是疾進途中,果見宋軍遠來,先鋒蘇部,不顧跋涉之勞,敵眾之險,毅然率眾上前,打響了一場漂亮的阻擊戰。

成功抵擋住了宋軍北上的步伐,為中軍人馬及時趕到爭取了時間。

另一方面,他也清楚,只要他想繼續掌握現在的權力,讓他的家族在部落中後來居上,跳到原本的主將家族頭上,他需要大王的支持。

大王要支持他,那麽大王首先要有權力。

蘇燦已經秘密寫信回家,叫家族那邊開始有所行動,同時,他每日巡營,與眾將士同飲同臥,正在不著痕跡地拉攏那些中低層將領,包括普通士兵的支持。

他們每一個個體,背後都有一戶人家,每一戶人家,都有千絲百縷的社會關系。這股力量擰在一起,絕不容任何人等閑視之。

……

葫蘆谷的那一端,宋國皇帝趙恒也在築關。

關還沒有築好,但他手書的此關的名字已經寫好,鐫刻在一方巨石上。

“一夫關”。

負責築關的是敗將趙毅,這是他的親兄弟。

趙恒留了一部人馬隨趙毅築關,自己率大隊人馬回了大澤城。

當趙毅損兵折將而歸的時候,趙恒就知道,機會已經失去了。

他沒想到楊瀚竟能組織人馬,再度迎頭趕來,正如依照常理來說,誰都會認為,在經歷如此重大損失的時候,宋國不可能真的再對三山用兵。

趙恒就是算準了這一點,他才想出其不意。

出其不意,是可以以弱勝強、以寡敵眾的。

可是,三山的主力不是在瀛州麽?

楊瀚這個三山大王不是一個調不動各方勢力的傀儡麽?

各部落的聯盟軍,怎麽可能會聽從他的調遣?

大戰之後,又是在折損過半,大雍城險些失守的情況下,就因為他的一個揣測做出的命令,三山軍就能再次開拔而來,而且士氣猶勝之前?

趙恒想不明白,憶祖山那邊的最新情況,他的斥侯還沒有打聽清楚並傳遞回來。

但趙恒已經感覺到了楊瀚這個對手的可怕。

所以,趙恒回大澤了,他讓二弟趙毅築關堅守,防止三山軍趁勝而來。自己則馬上與最南邊的千山部落聯盟取得聯系,同時遣使赴大秦。

他要向一向身處最南疆,有些耽於安樂的千山聯盟明白,一口鋒利的刀,已經懸在它的頭上。

他要讓野心勃勃,正一邊磨刀霍霍,一邊籌謀立國之後,就拿大宋試刀的大秦明白,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可怕敵人,正在北方崛起。

整個南疆三大勢力,必須聯起手來,共禦強敵。

依著趙恒心中的算計,最好的結果,是能夠讓桀驁的大秦認識到三山國的可怕,讓耽於安樂的千山聯盟趕緊整軍備武,達成三方聯盟,起碼暫時停止三方勢力內部的磨擦。

強國謀天下,講究遠交而近攻。可是以大宋如今的實力,欲卑伏斂翼,遮掩鋒芒,旁人都不允許,那它唯有結交近友,共禦遠敵!

如果做不到,他寧願自撤帝號,歸附大秦,也不投降三山。

趙恒的算計,其實並沒有錯。

因為他一旦歸附三山,那麽三山接下來不管是打千山聯盟,還是打大秦,他的大澤城都是最前沿。糧草輜重,勢必要大量從當地抽調,沒道理這裏屬於本國國土,卻不惜損耗,千裏迢迢地從別處運。

兵將,勢必要可著本地一切可用之兵,俱都驅趕上戰場,同樣都是三山子民,你們身處戰爭漩渦的中心,反而想置身事外,袖手旁觀?

怎麽可能!

就算沒有這些事,只要三山的兵馬入駐他的大澤城,大秦和千山的戰火也會燒過來,倒黴的,依舊是他們。

可就近投靠最近的強大勢力大秦,首先來說,三山軍遠道而來,其威脅比隨時可以向他遞刀的大秦就小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