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永恒不變者:人心易變

“拜見大王!”

一見楊瀚,正在戰神閣上忙碌的匠人們急忙拜倒。

這些匠人很多是唐家為了拉攏楊瀚,從瀛州運來的巧匠。

他們既然來了,也就再也沒有回去的可能,無根無底的,以後只能依靠楊瀚,所以對他的敬畏,那是發自肺腑。

楊瀚點點頭,道:“寡人不日就要舉辦儀式,奉迎巴圖將軍的神靈入駐戰神閣,接受祭祀,你們是否能及時完工啊?”

一個大匠欠身道:“大王放心,草民等定然趕在大典舉行之前完工。”

旁邊一個口快的小匠人道:“爹,你剛剛不還說這扭動的機括不好裝配?”

大匠有些懊惱,扭頭斥責道:“閉嘴!大王問的是,是否會耽擱舉辦儀式,這……自然是不會耽擱的。”

楊瀚好奇地道:“哦?什麽機括不好裝配?”

那大匠忙道:“大王不是說,這戰神閣專用以奉供戰功赫赫者,並不僅是用以祭拜戰死的忠烈英靈。而活著的人,未來便有可能犯錯,不比已經故去的人,可以蓋棺論定。故而,這石像要可以反轉背身,以警誡後人麽?下邊推動石像的機括,草民一時還沒調配明白。”

這戰神閣,是楊瀚一手設計的。

在他想來,如果這戰神閣只是供奉故去的人,固然仍有激勵後人的作用,但對仍然活著的驍勇善戰之士,卻難以產生極大的激勵作用。

甚至,只怕有些人立下大功之後,想到再無追求,又或者生怕吃上一場敗仗,反而毀了自己的一世英名,從此不思進取。

所以,楊瀚為戰神閣確定了如下規矩:立下不世之功者,便可入駐戰神閣,而不會一定要等他死後,才給予這份殊榮。

想想看,一位大將軍,他還活著,每次登上憶祖山,於鹹陽宮中見駕時,旁邊就可以看到戰神閣中,那與無數素有軍神、戰神之稱的前輩並列其中的自己,那是何等的驕傲。這份恩遇,必然也會激勵他更加的為國效忠。

可是,榮耀也可以變成包袱。影響戰場勝敗的因素實在是太多了,如果這人都已入駐了戰神閣,生怕打個敗仗,從此愛惜羽毛,不敢再勇於任事,那建這戰神閣,豈不是作用適得其反?

因此,楊瀚又要求,這人像,是可以背身而立的。

正身而立者,是背倚鹹陽宮,面朝所有沿禦道登上鹹陽宮的人,背身而立者就是面朝鹹陽宮,背對登山者。

由於這仙人承露台比鹹陽宮矮上一截,背身而立者就有一直在向鹹陽宮中的君王請罪的意思了。

而這人像腳下的銘石上,也會刻下他一生作為。

自立下大功,入駐戰神閣,從此便庸庸碌碌、無所作為者。

因位高權重,手握重兵,後來甚而生起謀逆之心者……

總之,就是入駐戰神閣不是終點,如果你還活著,你後來的表現如何,這上邊也會有所表現。

你先前立下的功勞,不會因為你後來的失敗而抹殺。背身這個動作,就是專為那些生前就立下赫赫戰功,得以入駐戰神閣的人設定的,它才是蓋棺論定。

這樣一來,不但可以激烈將士勇戰敢戰,積極爭取生活就立下赫赫戰功,領取入駐戰神閣的榮耀,又可以避免他們從此束手縛腳,不敢作為。更可以使得一些人,打消突然生起的謀逆之心。

畢竟,天生反骨,實是無稽之談。

有時候,籌措幾十年的謀反之路,只緣於當年人生十字路口的一個錯誤選擇。

如果這石像是可以隨時搬擡的,容易出問題。

暴風、地龍翻身,都未嘗不會造成石像摔倒,因此楊瀚要求石像是可以固定的,需要背身時,通過地下的機括將其扭轉。

這戰神台也起了三層的階石,下邊就可以安裝機括。只是這些匠人似乎在這兒遇到了問題。

這次入駐戰神閣的,唯有巴圖一人。啟動機括使石像背身這種事兒,一時半晌是用不到的,所以那匠人才篤定不會影響了楊瀚對這次平定周人之亂的賞功罰過大典。

楊瀚不是匠人,但他在祖地建康做街道司小吏時,接觸過許多市井間的玩意兒,當時他曾與一個街頭賣藝變戲法兒的人交往過一段時間,這可以自動扭轉石像的機括,就是他從那個人的戲法機關中化用出來的。

這三山世界的匠作之人,從秦漢時期就已走上了獨立發展之路,自那之後偶而穿越到三山世界的人,要麽不懂這些,要麽也是剛一出現,就被從那時開始建立的國家奇貨可居地隱藏起來,詢問的也不是這些“小技”。

因此,楊瀚雖非匠作,可他明白的,這裏的大匠還真未必知道。

這個道理,楊瀚在與宮裏懂木匠活的太監們一起制作桌椅時就已明白了,因此也不打怵,興致勃勃地道:“哦?哪裏有問題,我看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