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〇回 裏見侯白濱葬旅櫬 大法師穗北盡客情(第5/5頁)

自此之後,八犬士便準備參見二位侯爺的服裝,他們雖不乏盤纏,然而都不好排場,所以其他一概都免了。他們在那裏逗留了十幾天,等待著從安房來的、大的消息。一日、大和照文帶領士兵和隨從來到穗北的冰垣家。有種趕忙出去迎接,與犬士和代四郎一起,同、大和照文見了面,並殷勤款待。、大和照文因急於回去,不便長談,對八犬士傳達了兩位國主的旨意,並告知改葬之事,另外對有種表示了自正月以來犬士在這裏留宿的謝意,親切問候了夏行的病,然後把兩位侯爺賜給夏行和有種的兩三件禮物朝鮮人參、時裝和麻繩等,裝在幾個箱子裏,與禮單一起遞給他。有種日前接受了八犬士轉交給他的那包黃金,還沒來得及向照文致謝,今又得到這樣的恩賜,慚愧得只是拜謝而不肯收。犬士們從旁為其致謝,並向他解釋說,這是仁義之良將的恩德。有種這才把禮單接過去答道:“在下等對貴藩無一介之功,今昔的兩次恩賞,實是無上幸運和造化。義父之病倘能痊愈,則一定去安房謝恩。請向二位國主致意。”、大和八犬士以及代四郎等聽了都表示高興。在隔壁房間伺候著的世智介和小才二得知,誠惶誠恐地出來把恩賜的箱子搬到裏間去,將待退下時,有種將他們喚住,吩咐趕快準備酒宴,、大急忙攔阻道:“今奉火急之君命與十一郎同來迎接八犬士,請不必如此款待。喂!犬士們和姥雪趕快準備行裝,越快越好。”有種見他急著要走,也不好強留,便上茶獻果,拉住袖子說:“最少也要喝幾杯為你們餞行。”於是把重戶找出來,與、大和照文也見了面,然後重戶代替父親致了謝意,並請求、大法師念十聲佛號,以為父親解除疾病之災。接著八犬士和代四郎也分別向重戶話別道:“對令尊的貴恙唯恐有忌諱,所以也未能特意問候,就這樣告別實非所願。”這樣你一言我一語地互相話別,因為人多也耽誤些時間,已是申時下刻。其中只有、大素來不吃酒肉,看著人們斟的酒也不喝,心裏很焦急,但也不好阻攔,只好等著他們話別完畢。照文和各位犬士以及代四郎幾次向主人夫婦辭行,這才停杯罷盞。他們退下換了衣服出來,一同告別後走到外面。前後而來的士兵和隨從們早已在他室用過酒飯,告知照文後,都站在前門的旁邊。當下有種讓世智介和小才二等替八犬士和代四郎拿著東西送至千住河。另外這穗北的莊客們,聽說犬士們從結城回來又住在這裏,都說:“待他們回安房時定要遠送。”有種恐怕被忍岡知道,所以事先加以攔阻,也沒告訴他們這天離去。

且說八犬士和代四郎與、大和照文主仆來到千住河邊一看,見有今晨、大和照文從安房駛來的兩艘迎接他們的快船在那裏等待。其中的一條船由犬士們乘坐,士兵和隨從登上另一條船,為的是犬士們所乘的船輕便跑得快。船內有許多食籠和酒桶,是有種不知何時送來的。大家看了無不感到如此匆忙告別,他還想得這麽周到,足證友誼之深。在船上的行客未能向留在岸邊的主人道盡離別之情,在岸邊送行的也一定想後會有期。船很快離岸,向墨田河駛去。岸邊的嫩蘆葦好似在招手,葦鶯在不住地鳴叫,鳥皆思友,人孰能無情,怎奈悲歡離合乃世之常情。、大多年雲遊的功德總算把八位豪傑所有的八顆寶珠串在一起,而他如今並非衣錦還鄉,而是身著袈裟和緇衣,依舊是頭陀打扮,風塵仆仆。快船在順風中很快來到海上,日暮夜暗,星光映在水中疑是螢蟲飛舞。船夫們齊心協力,搖櫓掌舵大顯身手,爭取在天亮到達。想起犬江親兵衛日前從兩國河啟航時,情景相同而心情各異。那時是討魔的艨艟,這時是菩薩普救眾生的寶筏,同時也是裏見家的寶船,載著八行之璧,天下聞名,誰不景仰?船沿著上總岸邊的山巖駛去,風平波靜,天亮時到達了碼頭。

作者自評曰:於此前後兩回,如上所述,故事平淡無奇;同時從前回至此,商議之段落較多,看官或許感到厭倦。總之此皆為必要之事。內中有伏線、有襯染,乃為後文能引起聯想之故。殆作者筆墨之勞多在敘述平淡故事。同時看官雖已知曉,而本傳之人物尚且不知,是以不得不加以解釋。此處因無精彩之內容,所以筆澀硯幹,倍加勞神,不能贅述。此乃作者之苦境也。本傳多處有此類事,實乃不得已而為之。既知之而又如此撰寫,實難以使看官無厭倦之感。即使唐山元明稗史之大手筆,被譽之為六才子者,恐亦一籌莫展歟?

(1) 古代舉行儀式時,要在大門左右堆起圓錐形的沙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