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回 三士一僧敬五公主 信乃道節謁甲斐君(第4/5頁)

卻說武田民部大輔信昌,次日假借放鷹到石禾鄉去閑遊,想順便去指月院。該院對此已有耳聞,住持丶大法師想在那時聽聽國主的諭旨,所以沒到近村去化緣。他這幾天每日與二位犬士和照文交談,忽然聽說國主要光臨,緊皺眉頭道:“武田將軍多年來雖有賢明之譽,但而今他親自前來,我等吉兇難蔔。”道節聞言道:“無論是吉是兇,都必須前去迎接。請蜑崎大人守護著公主在裏面躲起來。某和犬冢為法師左右扈從,幫著與國主爭辯。真十分有趣兒。”信乃從其議,都換了衣服,跟在丶大法師左右,去到外面。照文令七個士兵躲在隔扇門後邊,說聲“不好”,便出來幫助二位犬士。於是便從房屋正門的門縫兒窺視信昌的到來。

再說甲斐國主民部大輔武田信昌,讓十余名近臣和甘利兵衛堯元跟隨,將其他數十名隨從和助獵士兵留在門前,悠閑地進了院門。該院的住持丶大法師,身穿熏香的法衣,披著黑袈裟,手裏拿著一枝如意,左右有犬山、犬冢二位犬士相隨,來至門內的甬路邊,恭敬拜謁。信昌走向前去對法師說:“此院的住持是本國僧人嗎?你的佛風聲聞四郡,被稱之為勸懲之主,吾早有耳聞。這次出來放鷹打獵,順便到此佛門凈地走走。雖好似不考慮殺生的後果,但這是武門的習俗,請原諒。不知左右是何人?”聽到如此詢問,丶大毫無懼色地說:“孤獨的貧院,很少有男女老弱信士弟子前來參拜。國主光臨實使廟門生輝,不勝榮幸之至。在此叩拜的二位勇士是與貧僧有俗緣的武藏的處士,犬冢信乃戍孝與浪人犬山道節忠與。”信昌點頭道:“那個犬冢信乃是從前寄居在猿石村村長家,被指控殺害該家主人的過路人嗎?”被這樣一問,信乃向前道:“是的,某即是寄居木工作家的犬冢信乃戍孝。此前不料為您的家臣泡雪奈四郎所恨,想冤枉誣陷,被好友搭救,得以免去縲紲之辱。”信昌聽了復點頭道:“那麽犬山道節就是所說的好友嗎?”道節聽了向前道:“是的,某是信乃的異姓兄弟,犬山道節忠與。日前偶然聽到泡雪奈四郎和淫婦夏引的密謀,十分震驚。雖想去控告,但考慮到對手是國主的家臣。倘如舟橫中流欲渡而無舵時,信乃忽然被捕,將屈死在笞杖之下,那就如同訪轍鮒於枯魚之市,將後悔莫及。冒人之名雖然有罪,但勝似亂捕無辜之惡政。因而擅自大膽冒貴家臣甘利兵衛堯元之大名,騙了木工作的小廝出來介,救出信乃和濱路。此皆某之所為,然而並未遠走他鄉,在本院待罪,望國主諒察。”他回稟時面無懼色。信昌十分贊嘆道:“真勇敢!真勇敢!不怕強權,不懼眾敵,仗義陳詞,臨危不辭。其器度膽識都超越億萬人,若非豪傑則孰人能及?信昌今托詞放鷹前來此院之目的,即在於來訪俊傑。住持也宜先體此意。道節冒名之策,雖並非無罪,然而吾未察家臣之奸邪惡行,而使他鄉之過客受苦。如是觀之,如吾之政事毫無黑暗之處,而賞罰得當,則當事人焉能隱而不告?下情不能上達,民之所以行偽,是政事黑暗之故。因此犬山道節冒充甘利堯元,救了犬冢信乃等,是補我國政之缺。不能與奸賊施詭計、冒他人之名騙多欲之愚者,掠奪金銀衣物同日而語。今感俊傑義勇之余,有個難以忘懷的想法。如不嫌國小,則想各以半郡分給犬冢和犬山,自今日起便在此視事。請住持從中斡旋,切望實現吾之所願。”他很誠懇地說出此事。丶大莞爾笑道:“您實是至上之明君,招賢納士,如同自畎畝中選拔駿馬,實乃二位犬士之幸。然而二犬士遊歷各國的宿志,並非渴望為官,恐難承聖望。”他回稟後回顧左右,信乃和道節頓首道:“不肖等有罪,而無一介之功,承蒙免罪又以厚祿相招,實深感激。然而某等素有異姓兄弟數人,自失散後不知去向。不與他等相遇便為官,是為不義。縱然是賜予一國,也難以從命。只望速允告辭。”他們一同陳辭相謝。信昌不住嘆息道:“那麽為我家出仕之事姑且不談。望你們在此地逗留一年,不,最少三個月。今在城中僅備薄酒,聊表寸心,望莫推辭。”他這樣地親切垂詢,二犬士回稟道:“某等偏鄉僻壤之流浪人,吃慣了粗茶淡飯,不嗜好美味佳肴。與其饗以山珍海味,莫如答應某一件請求。木工作之養女濱路,幼時被大雕捉去拋棄在貴國中山的樹杈上,不知其親生父母。這次從其所穿的兒服,得知其身世。某等與其生身父母有舊緣,請允許將其送回故鄉。為此,濱路想將木工作之屍體火化,送骨灰回故鄉安葬。另外木工作身下無子繼承其家業,即使是其遠親也好,作為他的繼承人,也能接續他家的香煙,則又是國主之洪恩。請準此情。”二人如此懇求,信昌聽了點頭道:“此事容易。奈四郎的罪惡,通過夏引等的口供,全被揭發。已派人去捉拿歸案,但他已於前夜逃跑,沒有追上,卻擒拿了奈四郎的奴仆內。因此夏引和出來介應同受刑戮,可將此點告知濱路。這個姑娘既有生父,願意回鄉,想將其養父木工作之骨灰也帶回故鄉,為其祈禱冥福,皆是出自孝義之情,焉能不允?還有為木工作過繼養子之事,與村中之父老商議,自會為之妥善辦理。吾再吩咐甘利堯元等下達個命令,必將無任何阻礙。實是出於偶然之機會,得與蓋世無雙的義勇之士和高僧相會暢談,不勝欣慰。待佛務閑暇之際,請高僧去城中相會。懇請二位犬士一定留住到明春。他日再會,告辭了。”說罷站起來,丶大、道節、信乃一同叩拜謝恩,送至門前。信昌頻請留步,翻身上馬回躑躅崎。眾多侍從在前後列隊跟隨。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