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一切至為崇高的情感、思想與行為,皆可提煉出美的內涵。

美並非一種學說,因為美無可質疑。

美是一種信仰,就如三大宗教一樣。因信稱義對於基督徒與美的信徒同樣適用。只不過我們信美,並非為了死後能進天堂,而是單純為了美。王爾德說,認為美的作品僅僅意味著美的人,才是精英中的精英。美的意義只能是美。

美的對面不是醜,而是力量。非美即力量,非力量即美。力量可以區分實體的與非實體的。實體的力量包括人的肉身,柴米油鹽,房子車子,黃金大炮等等,非實體的力量包括權力、地位、法律、欲望等等。力量是美的載體。美的信徒不會去否定力量,但會奉美為上。

力量趨向於生存,美趨向於毀滅。不同的力量可以相互轉換,譬如生命轉換為金錢,譬如性欲轉換為食欲,譬如權力轉換為法律。不同的美無法相互轉換,譬如愛情永遠無法轉化為親情:隨著審美疲勞,愛情必將在戀人之間逐漸逝去,只不過有些人通過廝守而親情漸長,這才是實質。因為上述屬性和特性,所以美在時間面前要比力量脆弱很多。因為脆弱,所以珍貴。

美必須是非功利的、不受限制的,道德標準無法評價美,法律規則無法審判美。

美感是智慧生命才擁有的感覺。在美感驅使下對個體行為產生影響的作用稱之為尚美力。一個尚美力高的社會才是文明社會,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顯然不在此列。隨著深入信仰,美的信徒能較其他人擁有更強的尚美力,他們引導眾人真正擺脫愚昧與低俗。那些齷齪之事,諸如理科男以猥瑣玩笑標榜幽默,諸如眾人圍觀見義勇為的青年被歹徒毆打,諸如不慎滑倒的老年人訛詐前來攙扶的正直青年,皆為美的信徒所不齒。

美的信徒有且只有四種形象:戰士、舞者、畫匠和傳教士。戰士保護美,舞者展現自我,畫匠創作藝術品,傳教士宣揚信仰。我們可以是某種單純的形象,或是多種形象的復合體,就如同復雜的人格。這種復雜組合的配方,可以是隨人的一生而不斷改變,亦成就美的信徒的精彩人生。

許多人抱怨我們生活在一個信仰缺失、物欲橫流的社會,造成這種現象的本質實則緣於力量崇拜,無論是拜金還是拜權,任何力量範疇的努力都只能南轅北轍,唯一的解藥便是美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