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契丹圖騰

胡三千、賀晨雪和刑術三人站在石門口,往外看去,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對面洞壁之上的那些每一個間距大概有兩米的石門。

對面的與他們所處的這邊完全相同,一共有五層,每一層從左至右一共有二十個石門,總體高度二十米左右,而外面的整個洞穴形狀是長方形的,大體模樣與現在某些大型監獄類似,只不過那些個石門的樣子看起來又像是石窟,借著掛在周圍火把上面的火光,隱約可見其中似乎有床之類的物件。

胡三千蹲在那兒看著下方:“二十米,太高了,我們還剩下幾根繩子?”

刑術看著兩側,同時回答:“還有三根,每根二十米,只能把其中兩根接在一起才能下去,不過你發現沒?左右兩側上下加起來各有一百個石門,全部加起來應該是二百個,但這二百個當中只有咱們所在的這個連接著通道,其他的都像是牢房,最重要的是,完全看不出來是什麽朝代修建出來的。”

賀晨雪立即道:“二百個這麽多,我們沒有一一去看,怎麽知道其他的沒有通道?也許還有其他的通道呢?”

胡三千上下看著:“賀小姐說得對,我們沒有辦法一一查看,上下五層,高度達二十米,差不多是普通樓層六樓那麽高,而且每一層都沒有平台,被關進去的人,除了被關在第一或者第二層的人之外,第三、第四、第五層的人一旦要直接跳下去,非死即傷。”

刑術努力探頭出去看著自己側面的那間牢房:“三千,你先接繩子,然後想辦法固定,放下繩子下去探路,我想辦法去隔壁牢房看一眼,看看裏面有什麽。”

刑術說著扣上虎爪之後,讓胡三千幫自己拽著安全繩,緊接著自己順著一側的洞壁表面上的那些窟窿搭著手腳慢慢爬過去,隨後道:“行了,你先接繩子吧。”

刑術說著打開頭燈,照著自己身處的這間牢房,毫無疑問,這的確是牢房,一側的墻壁上明顯是有人用石頭劃出的計算時間的印記,六道豎杠中間劃一道橫杠,表示一周的時間,刑術大致數了一下,上面記錄的時間一共是一年零一個月零三天,也就是說這裏關押著的這個人,在這裏住了這麽長的時間,也許是死了,也許是走了,但死去的可能性較大,因為周圍還有一堆腐爛的衣物。

刑術蹲下來在那堆衣服中翻找著,時不時擡眼去看一下右側那個完全石制、並與牢房洞穴本身就是一體的床,他清楚這張床是挖出這個洞穴的同時,刻意鑿出來的,周圍其他的牢房也應該一樣。

但是,周圍的這個石床也好,留下的東西也好,沒有一樣東西可以讓人搞明白這裏修建的時間,而眼前的這堆衣物也絕對不超過百年,頂多幾十年的時間。

終於,刑術在一堆衣物當中,找出了一塊還印有“別區監獄”四字的布匹出來,他小心翼翼地提起來,盯著那四個繁體漢字底部已經無比模糊的俄語,隨後對著外面說:“三千,我雖然不知道這個地方是什麽時候修建出來的,但我知道以前這裏關押過什麽時期的人。”

“什麽?”在那頭接好了繩子,正在往洞穴地面打固定釘的胡三千問道。

“我找到一塊破布,上面寫著‘別區監獄’,我想如果這塊布是完整的話,上面所有的字應該寫的是‘北滿特別區監獄’,而這個北滿特別區監獄是在1932年東北淪陷之後,偽滿洲國成立之後更改的稱呼。”刑術將那塊布小心翼翼疊起來裝在口袋之中,“當田煉峰告訴我刑仁舉曾被關押在偽滿時期的哈爾濱監獄道裏分監的時候,我就查過《哈爾濱市志》,仔細研究過這座監獄的情況。”

1901年,也就是當時清朝光緒二十七年,沙皇俄國頒布了《滿洲司法條例》,從而攝取了中東鐵路附屬地的司法權,在中東鐵路附屬地的哈爾濱道裏中國大街,也就是後來的中央大街256號設置了道裏監獄,監獄占地面積約一萬平方米。

這座監獄設男監、女監、病監等一系列獨立式監區,可關押犯人五百名左右,監獄職員不到五十人,全部由俄國人擔任。

1920年之後,國民政府收回俄國治外法權的規定和司法部制定的《收回中東鐵路司法制度暫行辦法》,隨後哈爾濱警察總局接管該監獄,由東省鐵路護路軍司令部派士兵防護,並且留任了從前監獄的大部分俄國職員。

1932年東北淪陷,偽滿洲國哈爾濱高等法院再次接管該監獄,1933年7月,將其改名為北滿特別區監獄,保留了原監獄機構,留任了主要官員,其中大部分依然是俄國人,設有一名由日本人負責監督的典獄佐。多年後,在1936年,該監獄更名為哈爾濱監獄道裏分監。

刑術繼續搜查著周圍:“哈爾濱道裏分監成立之後,日本人加固了監獄,因為這裏不僅關押了以前部分俄國重犯、一些共產國際方面的間諜,還有國共兩黨的人士,獄警、守衛也加派了人手,還有單獨的電話直通線路可以聯系日本憲兵隊,如有意外情況發生,憲兵可以在短時間內趕到監獄鎮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