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明月心如 第二十一章 將星隕落(第4/8頁)

李堯天正色道:“是‘虎賁十萬,踏平句羅三千裏;龍飛九五,底定中原七百年。’”

句羅南北約略三千裏,因為常自稱是“三千裏江山”。我也看不出源太吉這副對聯寫得好不好,只是訕笑了笑道:“口氣不小,不過為什麽只要七百年就夠了?”

李堯天道:“那是因為倭人傳說第一代倭王受命於天,享國七百年。源太吉說的,其實是以初代倭王比擬自己。哈哈,就算他受命於天,李堯天今番就要逆天而行!”

我心頭不由一動。這源太吉分明與文侯是一路人,這副對聯中也分明有不臣之心。只是他在倭國一手遮天,倭王也只能仰其鼻息,自然不會有人指責他。那麽文侯會不會有朝一日也成這般模樣?

我想得出神,連李堯天在說什麽都沒注意。待回過神來,只聽得他道:“如此以奇兵突發,只消擒斬源太吉,再讓倭王下令,削國中二十八藩勢力,定然會讓倭島大亂。而我則挾倭王號令諸藩,短則五年,長亦不過十年,倭人再無力侵攻他方,這便是我的以倭制倭之計。”

我怔了怔,道:“以倭制倭?”

李堯天點了點頭:“倭人好利無義,不難挑撥。有源太吉制約,二十八藩不敢有異動,但源太吉一死,這二十八藩各自為政,不難各個擊破。我要防的,就是倭人中再次出現源太吉這等雄才大略的人物而已。”

李堯天想得那麽遠!我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道:“李兄,真照你這麽辦,也許你一生都要留在倭國了。可是你想過沒有,你重兵在手,萬一句羅朝中有人忌你,那該如何?”

李堯天淡淡一笑,道:“披發為將,早就以身許國,萬死不辭了。我家大王若是偏聽不明,那也只能聽從大王發落。反正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論如何總要試試,楚兄你說可是?”

李堯天許的,還是句羅,不是帝國。我不禁有些感慨,他在句羅雖是軍人世家,卻不受句羅王重用,若不是鄧滄瀾提拔,恐怕就泯然眾人了。現在他也在帝國為將,可是在他心裏,句羅是他父母之邦,為了句羅,縱然粉身碎骨亦是甘心。

這是我最後一次見到李堯天。天保二十九年九月,他率水軍團精兵一萬,會同三萬句羅水軍,戰船八百余艘,終於出發遠征了。自從那天他來辭行,我又奉命前去前線換防,等到再次回帝都休整,李堯天已經出發。李堯天走後,鄧滄瀾在帝都加緊訓練新軍。水軍團因為元氣大傷,文侯決定今年大力扶持水軍團,因此從諸軍中抽調能手,這一年軍校畢業生中有不少便編入了水軍團。唐開報了名,被水軍團收錄。他是軍人,一直不甘於在軍校當教官,此時終於得償所願。這一年畢業生中,有一班就是我當初教過一段時間的,其中有幾個也入了水軍團,成了唐開的同僚。

李堯天的戰報一般要延遲一月左右,所以我們得到第一份戰報是在十一月了。倭人聽得帝國軍跨海遠征,舉國上下皆是驚慌失措,二十八藩中有五藩甚至密謀擒殺源太吉,想用源太吉的人頭換取帝國撤軍。然而源太吉這人殊非弱者,事情敗露,五藩藩主被源太吉淩遲處死,源太吉則組織了一支七萬人的艦隊前來阻擊。倭人人數雖眾,船只雖多,但最大的船也不過相當於水軍團的中等船只,這一戰李堯天大獲全勝,斬首萬級,倭人落水而死的也起碼有萬余。

雖然和倭人的戰爭與帝國關系不大,但消息傳來,帝國上下還是頗為振奮。隨之而來的,更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蛇人圍五羊城一年有余,終於知道啃不下這塊硬骨頭,廢然而退。消息傳來的這一天,帝都上下歡聲雷動,簡直就和當初帝國破圍成功時一般。也因為五羊城苦戰整整一年終於守住了城池,給了帝國近一年的太平日子,人人都覺得勝利終於快要來了。只是李堯天的戰報接下來卻一直不曾傳來,讓我有點不安。路上雖要延誤近一個月,可是只消接戰,戰報該接二連三地到來才是,怎會一去便無消息?我每天在訓練軍隊時,總不由自主地要想到此事,卻不敢去猜那些壞結果。只是,在我心底,已經有了一層陰影,我總覺得壞消息馬上就會來了。

十二月底,又輪到我去東平城駐防。此時水軍團的新募士兵也已初步訓練完畢,與橫野軍一同出發,我與鄧滄瀾同船南下。鄧滄瀾和畢煒私交甚篤,而我與畢煒算得上水火不容,我討厭他他也討厭我,可鄧滄瀾為人坦率誠懇,雖然和他的交情遠遠比不上我與邵風觀的交情,但他與我還算頗為相得。鄧滄瀾性喜讀書,手不釋卷,說話時慢條斯理,見識甚是廣博。如果說水戰實戰李堯天比他更強,不過只論兵法,鄧滄瀾要更為精通。一路上我與鄧滄瀾談論兵法,總覺頗可借鑒。雖然水戰和陸戰不同,卻也頗有相通之處,對於國事的看法,我們更是說得投機。只是我總覺得,鄧滄瀾對共和軍的種種方針極其熟悉,甚至有些贊賞,幾乎讓我懷疑他會不會在共和軍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