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局(第2/2頁)

她們破涕為笑,望了一眼灰暗的天空,又是早晨了,她們依舊是白月紅雲,那兩個面貌一致性格迥異的雙胞胎。

霍靖倫在晨光中醒來,今天的太陽如此耀眼。他看了一眼窗外。

那究竟是不是一場夢?!

他披著威武的盔甲,腰間系著禦賜的龍泉寶劍,他遇見那個清純如水的美麗少女。

她不語且笑……

沒有完結的不止是夢吧!

紅雲打開店門,白月從簾後走來,手上拿著一壺上好的清茶。

門外行人來往,偶有進來。

“歡迎光臨!您需要一點特別的東西嗎?”

那一雙姐妹花,滿屋的茶香……

夏日已盡……時光悠悠……

附錄:

龍泉寶劍亦稱七星劍,產於浙江龍泉縣。由於制作精細,色彩艷麗,寒光逼人,鋒利堅韌而著名。據《越絕書》載:春秋戰國有個叫歐冶子的人,奉越王聘為楚王鑄劍。他遍訪閩越,在龍泉秦溪山下見到七口鬥井,附近還有一湖。湖水甘寒清澈,適於鑄劍。歐冶子遂取當地鐵礦石,鑄成“龍淵”、“工布”、“泰阿”三劍。它們削鐵如泥,風吹發斷,能屈能伸,精美絕倫。敬獻給楚王後,楚王大喜,於是封歐冶子為將軍。歐冶子不願當官,仍回去鑄劍,龍泉劍名氣漸揚天下。據說“工布劍”後來落於秦始皇之手,“龍淵劍”傳至唐初,為避高祖李淵諱而改名為“龍泉劍”。“秦阿劍”下落已不可考。當年歐冶子鑄劍處的七口井,其狀如北鬥星座。後人將秦溪山湖改名為劍池湖,建立了歐冶子廟,在以後所制的劍上刻鐫七星和龍鳳,故龍泉劍又名七星劍。辛亥革命後龍泉劍的生產日益繁榮,劍鋪著名的有“沈廣隆”、“千字號”、“萬字號”等十余家,年產利劍百余把。為鑒別優劣,1921年龍泉縣舉行過鑄劍比賽,“沈廣隆”號匠師沈庭璋所鑄的劍,能一劍刺穿三個銅板而不卷刃,被譽為最佳。在武俠作品中,侮以“龍泉”命名寶劍,“太阿”等名劍也時常提及,但將其性能過分誇張,“斬金斷玉”之類未免言過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