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回 陳玄奘草堂賦詩 七姐妹溫泉妙歌 (第6/6頁)

從錦囊中取出幾根銀針,道:“哥哥請躺好。”唐僧道:“紮哪兒?”大姐道:“哪兒疼紮哪,稱’阿是穴’。”唐僧心想:“這一掀便露真相,只怕亂了禪性。”道:“紮別處行也?”大姐知他害羞,嗤嗤笑道:“便紮耳朵如何?”唐僧道:“紮耳朵好!”卻又疑惑:“姐姐不是謔我吧?”大姐道:

“休多言,紮了再說。”三藏便臥下讓大姐給他紮耳朵。未幾,紮畢,道:

“你起身走走看。”唐憎起身行了幾步,那腰果然不疼了,直叫:“怪哉!”

大姐道:“人之耳,其形如倒臥嬰兒,那諸經穴位皆有對應處。擇患點針之,即有奇效!”三藏、行者懼稱贊不已。

此時天色已晚,流螢撞進洞來,那六姐妹使團扇撲螢,也追進侗廳。嬌語笑言,款巧腳步,如蘭香氣,繚繞不絕。唐僧如置夢幻。忽而洞中大明,原來月光自南面洞竅透進。女孩子們拍手道:“燈來也,燈來也!”大姐道:

“值此良宵,何不將樂器取來,歡娛一番!”便有幾個姐妹跑去取來琵琶、阮琴、箜筷、玉笛..在泉水邊隨意坐立,撥弦弄管。其聲悠揚動聽,一如春花解語,秀鳥鳴林,幽泉漱玉,清馨搖空。唐僧端坐問:“姐姐所奏何曲?”

曰:“《回波樂》。”唐僧贊道:“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和著樂拍擊節。

眾姐妹見唐僧贊賞,個個如受了皇封,笑逐顏開,圍著竹榻一廂奏樂,一廂舞蹈。舞姿炯娜多姿,翩若驚鴻遊鳳。真個袂起王嬙去,據揚西子來;明月之眸傳情,瓠犀之齒閃澤;手若柔荑撩蘭麝,臂如嫩藕挽芳馨;羅裳飄逸兮,酥胸如蕾半含露;瓊玖清冷兮,蜂腰搖曳百媚生。

行者看得發呆,三藏覷得腳癢,就要跳下榻兒。行者道:“師父做甚?

腰才好,別再閃著!”唐僧道:“不妨,我只略活動活動。”七姐妹見唐憎下來,樂不可支,上前扯住手兒,環成一圈,載歌載舞。唐僧眉開眼笑,忘乎所以。行者暗忖:“俺若由著師父鬧騰,事後必有縱容之咎。且西行之路,十停已有五停,半途而廢,也忒可惜。俺且阻他一阻,略盡力徒心意。將來菩薩怪罪,也好有個遁詞!”思定,便拔毫毛變了兩個瞌睡蟲兒,放它們去叮師父。

唐僧正舞得高興,忽覺眼皮發澀,陣陣困意襲來。便搖頭晃腦掐大腿想振作起來,卻不濟事兒,一頭倒下呼呼大睡起來。眾姐妹好不掃興,只好把他擡到竹榻上。細睹三藏睡容,端的秀美安詳!愈加憐愛,便輕輕搖晃,喊:

“哥哥醒醒,莫辜負良辰美景!”唐僧只酣睡不理。七姐妹忽生疑道:“孫長老,你會法術,莫不是你搗的鬼?”行者正色道:“姐姐冤枉好人了!休亂怪——俺那師父,風餐露宿,難得消閑。今日承蒙姐姐殷勤款待、諸般照看,方安下心來養養精神。豈不是好!”眾姐妹聞言之有理,復不怪行者,只覺春宵漫長難捱,道:“姐妹們蹦跳得熱了,想洗個澡兒。就勞孫長老大駕,去侗外放個哨兒。勿叫閑雜人色進洞!”行者笑道:“姐姐如此厚待俺師徒,敢不效力!”就去洞外草地上尋棵桃樹倚坐,觀看皎皎月光下如詩如畫般景色,委實心曠神怡!

那七姐妹見行者去了,便紛紛解衣褪裙,散了發髻,下到溫泉裏。若是往日,姐妹們早已扯腿兒、撓癢子、潑水花,嬉笑打鬧起來。但今宵岸上躺著個妙玉般的哥哥,便俱變得嫻靜安分,只放自己在水裏漂悠。水草野花拂著肌膚,微覺快意。對水鏡容,只見絲如瀑布,面若梨花..芳心蕩漾時,擡頭望一眼水邊心中的唐三藏,又愛又恨,叫道:“哥哥,你醒醒,醒醒兒!”

麽妹情不可抑,掐一朵野百合,別在鬢上,幽淡芬芳中,輕聲唱道:

維鶴在梁不濡其翼..才唱一句,五妹、六妹便接上:

彼其之子。

不稱其服..姐姐們相互道:“小妮子們情不可捺了!”亦和之:

維鵜在梁,

不濡其咮。

彼其之子,

不遂其媾..七姐妹在水中翻波逐浪,舒展玉體,放縱玉喉金嗓,引吭高歌:

薈兮蔚兮

甫山朝..。

婉兮孌兮

季女斯饑!歌聲傳至洞外,行者驚道:“此歌唱的是‘麗霞彩雲生南山,少女思春似饑渴!’不知師父被她們驚醒了沒有?”放心不下。又不便進洞看覷,遂又變了一對瞌睡蟲兒放進洞中。那唐三藏果被情歌打動,才要睜眼,又被蟲兒叮上,合了眼簾,重墜夢鄉!七姐妹們楔而不舍,仍舊在泉中嬉水而歌。歌聲如泣似訴,感人肺腑。行者嘆道:“如此唱下去,老孫這鐵石心腸也要感化了!或該將瞌睡蟲兒收回來,成全這門親事?”又覺不妥,正躊躇間,忽聽身旁撲塌一聲,驚得跳起來:原來自天上掉下一個大物件!要知掉下何物,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