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初來乍到(第2/4頁)

不過腹誹歸腹誹,對於方少澤的要求,傅同禮也是無法拒絕的,便立刻帶著他往庫房走去。好在方少澤身邊只帶著方守一人,讓傅同禮忐忑的心稍微安定了一些。

像是要有意震懾一下方少澤,傅同禮並沒有帶著他直接從西路去往被用作倉庫和修繕室的西三所,而是特意繞路,從武英門出來,走太和門西邊的貞度門,穿過太和殿廣場走中路而過。

氣勢恢宏的太和殿矗立在冬日的夕陽之下,有種攝人心魄的壯麗,就算是生活在故宮之中的傅同禮,也經常會為之神奪。

可是同樣的景色落在了方少澤眼中,卻是褪了色的雕欄畫棟和遍地的頹垣破瓦,俊顏更是冷上了幾分。

等繞到了庫房之時,太陽已經快要下山了,庫房的大門已經被早就過來準備的工作人員打開,一走進去就能聞到一股怪味,混雜著樟木的香氣和腐朽的味道。

“本來是想把北五所改成庫房,但房舍內存物太多,暫時只將敬事房改成庫房,還有一部分東西放在延禧宮那邊。”傅同禮嘆了口氣,伸手打開了墻邊的電燈開關。

這個庫房看似簡陋,但貨架卻擺放得整整齊齊,隨著一盞盞的電燈逐一點亮,大大小小的箱籠一望無際。

傅同禮領著方少澤參觀了一下已經打包好裝箱的部分,一邊走一邊介紹著:“箱子外面的英文字母是類別,A是瓷器,B是玉器,c是銅器,D是字畫,E是雜項。

“雜項裏面,有文具、印章、如意、煙壺、成扇、朝珠,雕刻、漆器、玻璃器、多寶閣……

“之後時局緊張,陳列室中的文物也取下來,用天幹之字編號。乙字箱裝的是玉器,丁字箱是剔紅器,戊字箱是景泰藍,己字箱是象牙器,庚字箱是銅器……

“秘書處直接監管的文物裝箱雜亂,沒辦法分類,有些箱子上貼著的是F。也有直接用官室的簡稱,例如這個箱子上面貼著的‘寧’字,就代表這裏面是寧壽宮的東西‘養’就是養心殿的。還有就是直接代表裏面的冬西,‘絲’是裏面是絲織衣料和織錦衣物‘泳’是珠寶,‘墨’是各式墨寶,‘木’是家具器物......

“除了文物館之外,還有圖書館和文獻館。圖書館裏的書除了比較重要的如文淵閣的《四庫全書》,摛澡堂的《四庫薈要》,還有善本書、宛委別藏、方志、文淵閣皇極殿乾清宮的圖書集成、高宗禦譯的大藏經,觀海堂藏書、各朝代流傳下來的佛經、滿蒙文刻本.....

“文獻館的档案都是按年次分裝,內閣大庫档案紅本、清史、軍機處档案、刑部档案、內務府档案、冊寶、奏折、起居注......”

方少澤一邊走一邊聽著傅同禮如數家珍,也難免頭大如鬥。

他十三歲就離開故土,所接觸的全部都是西式教育,還會說漢語就已經不錯了。別說詩詞歌賦,就連成語他都不敢亂用,就怕用錯了被人笑話。方少澤如此渣的漢語,更別說要理解傅同禮隨口說的這些專有名詞了。

不過他好歹是受過專業軍事訓練的,就算聽不懂死記硬背也能都記下來。可是傅同禮也只是簡單介紹,大部分箱籠的命名規則根本無跡可循。例如這個“永”字箱,怎麽就是能代表著珠寶,而不是之前路過的什麽永和宮啊?那個天幹編號的,為什麽漏了介紹甲字箱和丙字箱?

而且單看這些貌不驚人的箱籠,方少澤無法想象其中裝著的都是什麽。看看外面這些宮殿都破成什麽樣子了,還能留有什麽好東西?

等到傅同禮粗略地介紹完箱籠之後,出了庫房,外面的天都已經全黑了。

方少澤出了倉庫,便對傅同禮說道:“擬定的是火車專列貨運出北平,客車一般是十五到二十節車廂,貨車可以掛到六十節車廂也沒問題。但這樣就太惹眼了,我建議是偽裝成客車。更何況車廂太多太長,會拖慢速度不說,也不利於路上守衛保護,容易被人從中截斷。

“若是按照二十節車廂的容量,我大概估算了一下這些箱子的體積和數量,還要留出一些地方裝載我們一路上必備的補給、煤炭、武器,我們可能要分五次以上運輸。

“我建議你們按照這些箱籠的重要程度,先挑出來五分之一。至於第一批文物你們是挑選更貴重一些的,還是不那麽重要的,建議你們想清楚。

“首次出北平的古董珍寶會引起各方的窺探,日本人、土匪都是不安定因素。但若是不把最貴重的第一批運走,留在北平的文物也因為時局的岌岌可危而有淪陷的可能。當然,這是一個博弈的選擇,由你們決定,我並不參與,只是提供參考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