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節 朋黨(第3/5頁)

而且,沒能殺掉申屠絕和拓跋雄,沒能完成自己對葉迦南的誓言,他也不甘心這樣回去。

“那,我就幹脆留下好了!”

想到留下,孟聚的心情頓時開朗。細想之下,留下竟是百利無一害。

邊塞雖然苦寒,但到了孟聚這個級別的官員,起居飲食都有人照顧,日子過得並不艱苦。況且,其他官員擔心要熬足十五年才能走,孟聚卻不擔心這個問題:連景穆都未必能確保還能繼續當十五年皇帝,何況只是一道命令?

北魏朝廷的決策,朝令暮改的事又不是沒見過,何必把自己嚇得亂了陣腳。孟聚不是很相信,北魏朝廷真的那麽堅挺,能把這道政策連續執行十五年。

北魏朝政腐朽,慕容和拓跋皇室在朝堂上對峙內鬥,鮮卑貴族各懷異心、各擁重兵、國人與華族之間矛盾深重,司法腐敗得暗無天日,民間盜賊叢生,民變不斷——所有末代皇朝該有的特征,北魏一個不缺。當代人習以為常地麻木了,但孟聚以過來人的眼光,早看清楚了,自古無三百年的王朝,北魏政權其實早達到崩潰的臨界點了——事實上,少數鮮卑人統治百倍華族的政權能挺這麽久,這本身就是個奇跡了。

孟聚敢肯定,北魏朝政很快會有一個大的振蕩。在這激烈動蕩的大時代,遠離中樞,在邊塞之地掌控兵權遙觀中原風雲變幻,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思慮既定,孟聚便動手回復慕容毅,說感謝慕容兄弟通風報信的好意,但葉鎮督大仇未報,拓跋雄與申屠絕未誅,自己絕不生離北疆。信寫得慷慨激昂,連孟聚自己都感動了。

慕容毅的回信來得很快,他盛贊了孟聚的忠義,對孟聚的忠貞和決心都十分欽佩。他說,隨信過來的還有金吾衛押運的兩百具豹式鬥鎧,這是兵部武備庫年終清點出來的廢舊,孟兄弟不要嫌棄,將就用著吧。

看到信,孟聚樂得一跳三尺。他寫信給慕容毅只是唱唱高調,沒想到慕容家的這位公子還真是實心眼,送自己兩百副鬥鎧,這真是意外的驚喜了。

……

日子一天天過去,越來越多人知道朝廷將要在北疆實行新政的消息。北疆官場氣氛變得很不正常,官員們走路都是步履匆匆,臉上隱藏著焦慮。熟人見了面都在互相詢問:“怎麽樣,打算走還是留啊?”

回答總是諱莫如深的:“嘿嘿,誰知道呢?聽朝廷差遣吧。”

說是這麽說,但明眼人其實都能看出來,走與留的官,氣色明顯是不同的。

大部分官員都顯得低調而沮喪,他們眼神黯淡,垂頭喪氣——這肯定是找不到門路調離的官員,他們未來的命運,注定是要在北疆熬到退休了;只有少部分官員,他們步履輕快,表情欣喜矜持,望著同僚的眼神裏帶著高高在上的憐憫——不必說,這肯定是已經找到門路的了。

新政的風波同樣也影響到了東平陵衛。這幾天,孟聚接連不斷地接到了總署的商調令,要抽調他麾下的軍官回洛京或者去其他行省的陵署。

對這些商調令,孟聚都是立即給予批準。

廉清處歐陽輝委婉地提醒孟聚,說中層軍官的缺額已經達到二十多人了,基層軍官也有近百人的缺額了,鎮督您可不好再放人走了,但孟聚還是照批不誤。他覺得,大家異地為官都不容易,將心比心,要在邊疆熬上十五年,連自己都不是很願意,何況部下們呢?部下們既然能找到門路,自己何苦為難他們,就算強把人留下了,他心裏有怨氣,將來不照樣在工作裏給自己搗亂?還不如幹脆結個善緣放人走算了。

能走的人趾高氣揚,要留下的人心灰意冷,省署裏人心惶惶,大家無心工作,不少官衙大白天甚至都沒人在了。在非常時刻,孟聚不得不在公開場合多次表態,說鎮督會和大家一起留在東平,說東平的環境其實不比內地差,省署也會提高大家的福利,讓大家在邊疆也過得盡量舒適。

孟聚不止是說而已。他下令提高軍官和士兵的薪水;建造新的軍官館舍,對舊的軍官館舍加以修繕,改善軍官們的住宿條件,提高軍官食堂的夥食標準。

幾條措施實施下來,省署的小賬上就不見了二十多萬兩銀子,孟聚心疼如刀割,出去打劫的心思都有了。倘若有可能,他真的想把這亂出餿主意的禦史張彝給宰了。

三月一日,孟聚聽到一個消息,說是東平都督元義康已接到兵部的調令,通知他卸任回洛京述職,準備轉任豫北都督。

元義康要走,這是毫無懸念的。他是皇族,人緣又廣,倘若連這點門路都沒有,那就叫笑話了。讓孟聚意外的是,元義康走之前,還發了張帖子請他去天香樓吃飯。

孟聚挑了兩副前朝名家範寬的字畫——都是倉庫裏找的,也不知道東陵衛以前抄了哪個大戶得來的珍品——當送別贈品,揣在懷裏就去赴約了。令他意外的是,在天香樓的包廂裏,他還看到便裝的易小刀和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