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不等不靠(第2/2頁)

……

楊堪站在瞭望台上,冰王戟擱在一旁,背負雙手,凝視著前方。

汝陽在汝水之西南,乃是中原名城,也是袁氏一族的老巢,要打下汝陽不容易,所以宋王才來信要自己率領武寧軍和淮右軍以困守汝陽袁軍為主,待他打下上蔡之後,再來合兵同攻汝陽城。

不過楊堪覺得未必要等到宋王親臨,他有這份信心來拿下汝陽城。

當下汝陽城中袁軍實力的確不少,從泌陽逃回的袁軍只有部分去了西平,大部分都進入了汝陽,畢竟這裏才是他們的老巢。

現在城中的主帥是袁懷峰,還有趙天壽和袁無敵,袁懷慶據說去了西平。

袁懷峰武道水準比袁懷慶還要強幾分,已經是小天位中段的強者了,而且一直是袁氏一族中僅次於袁懷河的二號人物,加上趙氏一族的首領趙天壽以及袁無敵,這三人的實力都是小天位初段以上,就算是趙天壽也是接觸到小天位中段門檻的強者了。

目前城中的兵力大概在六個軍一萬五千人左右,但是這裏畢竟是袁氏老巢,楊堪相信袁氏只要拼命發動,再湊出幾千人馬來也不是問題。

這是關乎袁氏一族的存亡之戰,所以任何潛力都可能被挖掘出來。

宋王擔心這邊兵力不足,實力不濟,所以才想要等一等,但是楊堪既然作為樞密使全權指揮南線戰場,他覺得自己就可以調動整個南線的資源來打好這一仗。

而且他認為現在對蔡州的戰事不宜再拖下去,或許沙陀人就是在觀察局面,一旦發現徐州這邊也有些力有不逮,恐怕就會立即猛撲上來,石敬瑭在北面的挑釁其實也就是一個試探。

現在南陽已破,沙陀人正在調整部署,一旦緩過氣來,局面會向什麽方向走,楊堪也不確定,如果沙陀人真的大局東進,這個局面就有可能失控了。

楊堪判斷,沙陀人在打下南陽獲得了南陽劉氏數百年的積累之後,可能會有兩種聲音。

一種是撈到了這麽多戰利品,該回去好好慰勞兒郎們休整一番了。

另一種可能還有就是覺得既然中原這麽富庶,那是不是還可以再打兩仗多撈一些呢?

目前可能兩種聲音會爭執不下,加上徐州越來越成為沙陀人心目中的勁敵,所以到底對不對徐州馬上開戰可能也會產生分歧。

這個時候就相當微妙,一旦沙陀人發現徐州遲遲未能打垮蔡州,或許他們就會覺得徐州也不過如此,保留下蔡州也許還能給徐州制造麻煩。

這種心態一旦壓倒了覺得如果馬上與徐州開戰可能會因為兵困馬乏而損失巨大的聲音,那麽可能沙陀人就真的會大舉出兵了。

所以楊堪認為這一戰不能拖,應當在最短時間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徹底打垮袁軍,攻破上蔡和汝陽,尤其是汝陽,這是袁氏老巢,只要攻克汝陽,就可以說是徹底斷絕了袁氏復起的可能。

宋王擔心的對汝陽一戰徐州方面實力不足在楊堪看來可以克服。

的確;從目前手中的實力來說,僅僅是武寧軍和淮右軍一部肯定略顯不足,但是如果把南部水軍全部調過來,便可極大的充實攻擊力量。

尤其是兵船上的火龍炮可以在沿著汝水直抵汝陽城下之後發起攻擊,更是一大優勢。

另外楊堪還準備勒令已經攻陷了朗山和真陽的劉墉部向汝陽靠攏,參與對汝陽的圍攻。

沒有利用不把劉玄的兵力動用起來,既然劉玄已經尋求徐州的保護,那麽雙方就應當同舟共濟。

楊堪無意讓南陽軍充當主力,南陽軍也眉宇那個實力,但是劉墉以及配合劉墉的劉森都是小天位強者,起碼這一方面可以幫助分擔壓力,同時南陽軍好歹也有一萬兵馬,起碼的牽制作用也能能起的。

楊堪已經將自己的意見遊隼傳書與宋王,就等宋王回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