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消化不良(第2/2頁)

這件事情也是討論過無數次了,但是關鍵在於合格的老師嚴重不足,加上前期戰事不斷,許多州郡都是一夜之間歸附進來,官吏根本無法撤換,還只能湊合著用,但這種情況如果持續太長,就極易給徐州大總管府的政令推行帶來阻礙。

這一點陳蔚已經開始意識到了,所以他現在要力推此事,否則日後政事堂的助力會越來越大,簡而言之,就是要培養一批屬於自己的官吏,同時要讓那些願意服從歸附的官吏獲得權力,這件事情已經刻不容緩,軍隊力量在強大也只能是暫時的,歸根結底,天下還是要文臣來治理。

“輪訓的確很有必要,但是教員何處來?”江烽也知道此事不能拖,但是如何來組織起輪訓卻是很棘手的難題。

“郡王,吾意請郡王及各州刺史輪流來徐州授課,可選自己最擅長或者最有心得之治政經驗,另,從汴梁逃來徐州中有不少官吏,亦可擇其優秀者,先告知其意圖,再令其撰寫授課提綱,若是符合吾意,便可讓其授課。”

這也是大梁滅亡帶來的另外一個收獲,大批大梁的地方官吏為了躲避沙陀人占領後可能帶來的風險,提前就開始撤離,而對於他們來說徐州自然是最好的去處。

他們來了徐州之後不像商人們還有生意門道可尋,他們唯一的優勢就是為官吏的經驗,這種經驗既有糟粕的一方面,同時也有一些值得學習借鑒之處,所以陳蔚希望去其糟粕,用其精華,不得不說這一條路子值得一試。

“此法可行。”江烽贊許,陳蔚也越來越有一個政事堂首座的風範了,思路也越來越寬,這很符合江烽的口味。

這個從固始縣令開始成長起來的角色,幾乎是一直伴隨著自己的成長,而且還能跟得上趟,很不簡單,之前江烽一直擔心對方會落伍,現在看來自己還是小瞧了這個時代的讀書人,他們的適應能力比想象中的更強。

杜拓和王煌也都分別就自己的工作談了許多,這其實就是一個政事堂諸公需要江烽來拿主意拍板的朝會,江烽也很清楚,很多事情需要自己來拍板,具體執行自然有人。

在政事堂這邊看來,如果楚揚二州的爭奪戰真的能如願以償的快速結束而與沙陀人之間又能達成一個短期的和平協議的話,那麽徐州真的需要停下來好好喘一口氣消化一下了,再這樣下去,真的有消化不良的可能,這不是危言聳聽,包括江烽在內自己都很清楚,在許多新歸附的州郡,都只能沿襲著原來的慣性,只要他們歸附即可。

明知道停下腳步很有必要,但是徐州卻停不下來,就像是這楚揚二州,本身江烽也只是有一個粗略的意願,根本沒有想過會在近期就啟動,但是在越國和蟻賊都已經擺足了架勢要瓜分吳國的情況下,徐州如果不加入進去分一勺羹,怎麽也說不過去,如此肥肉擺在面前,真的稱得上天予弗取必受其咎了。

楚揚二州之戰一旦落幕,北面的河朔之戰又要開啟,唯一希望的就是河朔之戰最好能夠用兵不血刃的方式來解決,張處瑾對於棣、滄、德三州的控制力本身就虛弱無比,如果王邈的成德之行能夠贏得棣、滄、德三州的駐軍和地方士紳的認可,那這種情況不是不可能發生。

從幽州那邊傳來的消息稱契丹軍隊已經開始進駐檀薊二州,而劉守光的軍隊已經退回幽州,這意味著契丹人吞並幽州的步伐又邁進了一步。

如果不在契丹人吞下幽州之前進駐棣、滄、德三州,贏得一個緩沖期,一旦等到契丹人已經占領幽州,再想要涉足棣、滄、德三州,必定會引發與契丹人的戰爭,雖然不懼於與契丹人一戰,但是江烽還是更希望在有更充分的準備下再來一戰。

所以明知道現在的徐州已經有些吃撐了消化不良,但他卻無法停住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