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汴京大撤退(第2/2頁)

在接到河東晉軍利用騎軍繞行到管城梁軍背後發動突襲導致梁軍大敗之後,江烽就知道事已經不可為。

中牟和汴州州城都不是可守之地,縱然現在河東晉軍也有些力竭,但是絕非有些人所說的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此時晉軍心氣正高,鬥志昂揚,而且河東為這一戰準備相當充分,最起碼原來最困擾他們的後勤沒有出現大問題,僅憑這一點,河東就贏定了。

拿下了洛陽,河東晉軍的補給就得到了很大改善,洛陽作為河南府最重要的大城市,不但人口眾多,而且大梁為確保西部戰略安全,也一直將洛陽打造成為一個可以支撐起整個西部防禦的後勤補給基地,所以在洛陽出人意外的被河東晉軍突然攻陷之後,晉軍後勤基本上就無憂了。

可以說如果沒有攻陷洛陽,晉軍的冬季攻勢就不可能存在,而春季攻勢更是癡人說夢,正因為有了洛陽和河南府作為後盾,晉軍的攻勢才得以延續,也才使得大梁一直沒有獲得緩一口氣的時間來調整自己。

管城戰線的虛弱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因為洛陽失陷給大梁方面帶來了巨大的心理沖擊,以至於梁軍一直沒有能夠重塑信心和鬥志,只能勉力維系。

在晉軍調整期間,梁軍也沒有能重新構築起堅固的防線,事實上一支失去了鬥志的軍隊,無論是在表面上建立起了多麽牢固的防禦體系,一旦遭遇真正的進攻,都會漏洞百出。

所以當晉軍休整完畢,重新展開攻勢之後,梁軍管城防線很快就捉襟見肘,進而一敗塗地了。

如果不是晉軍還對大梁這個龐然大物殘存著一些擔心,對於駐紮在滎澤的梁軍一部有些擔心的話,或者說換了自己,江烽覺得自己可以指揮晉軍鐵騎一直打到汴州城下,甚至直接拿下汴梁都未可知。

即便是這樣,梁軍重築的中牟防線在江烽眼中也毫無意義,只要晉軍敢於一戰,中牟防線如同紙糊一般就可以被輕輕捅破。

好在晉軍過於謹慎,而且鄭州本土士紳的抵抗也讓河東晉軍希望能夠和平的接受這一區域,這也說明大晉已經開始著手準備接管大梁在中原的政治遺產,才會有如此緩和的動作,否則以以往沙陀人的心性,早就揮動屠刀,以武證道了。

這也就給了徐州一些機會。

從前幾天汴州反饋回來的消息稱,管城防線被突破後,汴州東進南下的士紳商賈數量暴增了十倍,水陸兩路都是擠滿了南下的車船。

整個城內城外碼頭上都湧滿了想要逃離這座中原最大都市的士民們,從汴梁沿著運河和汴河兩條水道東下的船只幾乎塞滿了河道,整個汴州,乃至周鄰的曹州、宋州、徐州的船只都湧入了汴梁城,將汴梁城中能拉得走的人和物向東運走。

甚至在原來不太熱門的白溝水道也一樣是船只絡繹不絕,這條水道距離要遠上許多,而且要過菏澤,而菏澤與緊鄰的巨野澤事實上被巨野湖匪所控制,所以原來一直幾乎是廢棄不用。

但在鄆州重歸江烽控制之後,水匪之患便消失了,而這條水道便重新啟用起來,只是仍然不及運河與汴河這兩條水道,但這一次也一樣是發揮了大作用。

這也是徐州方面有意促成之舉。

江烽早已確定大梁已經無力抵抗沙陀人的進攻了,只是時間問題,那麽如何來最大限度的從這一變局中為徐州撈取到最大的好處就需要好好考慮了。

直取汴州,不是不可以,但是這也就意味著和沙陀人全面開戰,江烽不認為這是明智之舉。

徐州方面還沒有做好與河東爆發全面戰爭的準備,徐州也還需要兩三年時間,最起碼也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來消化。

但就這樣白白坐視沙陀人接受中原地區最肥美的一塊同樣不符合徐州的利益,所以盡可能的掏空汴州的資源就是必須的,而且徐州方面也有這個條件。

推薦一本書《1640四海揚帆》,歷史種田戰爭類的,合理黨,很不錯,書荒的兄弟可以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