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圍殺(第2/2頁)

武道修行,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而且對天賦要求很高,如果說天境實力靠勤修苦練還能有所突破,但是要跨過天位實力這個門檻,沒有足夠的天賦和自小打好的根基,就基本上不可能了。

黃安錦雖然自小在寺中休息白馬寺一脈武道,但是一來得遇名師指引時間太晚,基礎打得沒有那麽紮實,二來自身的武道天賦也的確說不上有多麽優秀,只能說是中上之姿,所以加入軍中之後雖然有些際遇,有所寸進,但是隨著年齡增長,這種進境就不太明顯了。

一直要到江烽有意加以栽培,在武道修煉和丹藥輔助這些方面都給予了大量的傾斜,加之他本人在幾場戰事中都敢於舍生忘死以激發自己所有潛力來一搏,這才算是真正實現了突破。

可以說如果沒有江烽的刻意扶持,黃安錦頂多也就是到靜息期就止步了,但現在他已經進入靜息後期,嘗試著要突破太息期,甚至日後他也渴望能有機會沖擊小天位,所以他從不吝搏命一戰,只要有機會,他就會豁出去一戰。

當然,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服從戰局的前提上,黃安錦不是那種不顧大局的人,他當然明白這一戰的意義。

正因為如此,他不但要精心布置,而且要身先士卒,發起最兇猛的一擊。

面對著蔡州騎軍與淄青騎軍之間的慘烈纏戰,整個東門外方圓幾裏地的戰場上是一片血雨腥風,而黃安錦心神卻不為之動。

他知道現在不是對付這些陷入僵持的騎軍的時候,他的首要任務是要進城,只有進城,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步軍的戰力,但是如果誰敢於阻擋他的兒郎們進城,他也不吝於一戰,讓他們明白擋我者死的道理。

失去了沖擊速度的騎兵對步軍來說其實絲毫不占上風,狹窄的戰場環境下,步軍士卒可以靈活的組隊結陣,發起攻擊,而相反騎軍士卒要想重新結陣卻沒有那麽容易,尤其是還處於與淄青騎軍混戰的狀態下。

很快阻擋在官道上的蔡州騎軍便被清掃一空,而呈圓弧形攻擊陣的步軍開始向前推進,這一攻擊陣讓集結在這一段的蔡州騎軍吃足了苦頭。

尾隨黃安錦的淄青步軍第一軍而來的還有淄青步軍第五軍,這是由顧華的感化軍整編過來的。

黃安錦的淄青步軍第一軍前頭開路,淄青步軍第五軍緊隨跟進。

看見黃安錦的第一軍攻勢兇猛,甚至主動擴大攻擊圈,將那些被分割開來的蔡州騎軍包圍圍殺,第五軍自然也不甘人後。

顧華一直在等待機會,但是從亳州失守投入淮右之後,他所率領的這支軍隊就一直沒有得到多少機會。

這一次隨著郡王對整個淮右軍體系進行了大規模的整改,重新規劃了五鎮軍,他手中的這個軍被與老淮右軍以及淄青軍進行了混編,組成了新淄青軍。

對於顧華來說,淄青軍被安排到了爭奪宋州,這是一次最佳的機會,而且是針對最讓顧華痛恨的敵人——蔡州袁氏。

君子報仇,三年不晚,而這一次機會卻是來德如此之快,讓顧華心中也是暗自竊喜。

袁文樑的身影落入顧華的眼中時,他知道屬於自己的機會來了。

雖然他也注意到了與袁文樑遙相呼應的另外一個年輕高手,他從未見過,但武道實力也在靜息後期,並不亞於自己,估計也應該是汝陽八柱中的人物。

看來這一次蔡州袁氏也是對宋州志在必得,居然以汝陽八柱率領騎軍繞襲己方的步軍,大概是也沒有料到己方能如此之快就突入宋城。

有黃安錦在,他覺得如果聯手第一軍,這是一個很好的圍殺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