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搏(第2/2頁)

好在淮右接手了,一下子就翻了個個兒,最讓劉懷仁他們滿足的是肚子能吃個囫圇飽了,而且是一天三頓。

早飯那一頓粥還能插筷子不倒,偶爾還能有個饃,中午和晚上是不是還能見見油葷,甭管是豬油還是魚肉,那進了肚子可比其他東西管用多了。

就憑這一點,劉懷仁知道自己手底下這幫兄弟就敢賣命了,當兵吃糧,不就圖個吃飽飯麽?現在吃飽了飯,還說啥呢?

而且上邊也有說法了,據說當夠了五年兵,就能有地分,二十畝熟地。

如果不滿三年戰死,也有地分,三十畝熟地或者七十畝生地,又或者十五畝熟地加四十畝生地,給子嗣親眷,官府還免頭三年熟地賦稅和五年生地的賦稅。

如果是子嗣是未成年,還由官府管撫養大。

若是戰殘了,也由官府管養,一樣分地。

當聽到這說法是,劉懷仁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天下竟然有這等好事?

二十畝熟地?別說熟地,就是二十畝生地也不可能啊,能有十多畝生地,或者六七畝熟地,那一家子也就能勉強過活了,在幫人幫幫佃,也就成了,二十畝熟地,在鄉裏就得成中等人家了。

上邊說的這些,大家都不太信,但是心裏又盼著是真的。

可沒打仗,現在大家都剛入淮右軍,時間還早,也輪不到。

不過有人聽淮右左軍第一軍的人說,他們就有袍澤拿到了地,當然是戰死了和受傷殘了的袍澤。

據說當時在固始加入淮右軍的那一撥人,郡公定的標準是三年當兵就能分田,後來就不行了,要當五年兵,當然,死了、殘了的條件不變。

除了分這種稱之為永田外,聽說還有勛田。

勛田大家都聽說過,那不但得靠命去換,而且還得要你這條命值得才行,也就是說你就是戰死也未必能拿到勛田,但你沒死但是立下大功也能拿到勛田,比如先登,比如斬將奪旗,這等事情要運氣大好才行。

雖然對淮右左一軍的那些兄弟們說的話半信半疑,畢竟這死了的不在了,傷殘了的回鄉去了,誰也見不到,但想必這種事情怕也不會專門來糊弄大家才對,所以大家內心深處都急切的盼望著這一戰來,因為上官說了,在戰鬥中若是能斬殺、登城,一樣能記功勛,哪怕是一次不夠,也可連續疊加,到一定程度,也能嘉獎。

所謂嘉獎就是在戰後可以考慮賞銀,也可積累到一定程度加地,也就是在分田是增加授田,增加數量根據獲獎高低而定。

諸般政策都把一幹兄弟們刺激得眼紅無比,甚至家中子嗣多的都琢磨著幹脆去搏一把,死就死了,還能給家裏掙上幾十畝地,養活一家人了。

所以劉懷仁知道自己手底下一百號兄弟,就沒有人怕死,都運著氣要想在這一戰中來搏一把,管他死活還是傷殘,都能搏個出頭了。

現在驟然聽到連軍指揮使和兵馬使都要親自上陣,甚至還是在第一戰就要親自上陣,不得不讓劉懷仁和秦敢這種基層軍官感到詫異,這淮右軍還真的與其他軍不一樣呐。

當然像劉懷仁和秦敢這種底層軍官肯定無法明曉這其中的道理,但是他們卻明白如果連兵馬使和指揮使這樣的軍將都要親領上陣,那對於下邊的士卒們來說,無疑是一大激勵,此等情形,又有何人敢不拼命?

“若真是如此,那也是我等幸事。”劉懷仁想了一想才道:“可知吾軍指揮使亦要上陣麽?”

劉懷仁他們這一軍主要是以原來駐紮在兗州南部的泰寧軍蔣壽喜部整編而來,他雖然自家原來的指揮使不太了解,但是也知道這等一開戰就要親自上陣的事情,自己原來指揮使怕是不會幹的。

“好像要吧,兵馬使大人亦要上陣,軍指揮使大人怕是不敢落後吧?”秦敢猶猶豫豫的道:“這俺卻不知道了。”

劉仁懷和秦敢並不知道,當他們的軍指揮使蔣壽喜得知兵馬副使秦漢要親自上陣的時候也一樣是震驚無比,但是迅疾也被盧啟明和秦漢的膽大果決個懾服了。

連兵馬使都敢這般親臨一線,他們這些剛從泰寧軍轉過來的降軍又有什麽不敢搏一把?更何況這大概也是最好的向郡公證明自己勇武忠誠的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