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茫然(第2/2頁)

這種跡象讓常昆也是為大梁憂心不已,一旦從內心都開始動搖,這也就意味著根基松動,大廈將傾的開始了。

但作為自己,卻又能如何?

常昆甚至有些悲哀的發現,自己似乎也對這種局面有些視若無睹了,或者是覺得這是一種無可扭轉的趨勢,所以也就心安理得的接受了?

問題是當沙陀人真的入主中原了,會變成什麽樣?

大梁十二州一府之地,現在河北的懷州和西面大門陜州已經丟了,最重要的河南府大河以北諸縣也丟了,濟州卻被朱茂這個突如其來的外來戶給占了,大梁居然沒有精力去收復,現在的大梁只剩下九州以及一個殘缺不全的河南府,但這都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還是士氣低落,信心丟了,人心也不穩了,而失去了人心和信心,大梁軍還能扛得住麽?尤其是那些仍然沉迷於大梁昔日榮光,仍然還在為自家利益爭奪不休的諸大軍頭閥族們,他們還有這個勇氣和欲望為大梁一戰麽?

常昆很懷疑。

沙陀人頻繁派出使者聯絡南陽、淮右和蔡州,契丹人卻在不斷勾搭河朔三鎮,這一切都隱隱預示著中原的局面會迎來大變。

丟下一塊碎銀,常昆意態蕭索的離開,他此時再沒有酒興,也不知道這瑤光酒還能喝多久?

從內心來說,常昆是真心希望大梁能扛住,他也希望淮右能給大梁以支持和幫助,但是在和江烽的書信往來中他也清楚,淮右不太可能為了大梁的利益而不顧淮右自己的利益。

從一個角度來說,淮右願意幫助和支持大梁,因為那不符合淮右的利益,但那是有限的,歸根結底要靠大梁,當大梁喪失了靠自己力量扛住河東的時候,淮右絕不會去為大梁而冒險。

他甚至懷疑,當確定了大梁無力抗禦沙陀人兵鋒時,淮右會不會像南陽和蔡州這些藩閥一樣先下手為強?

這種可能性很大,如果放任不管,沙陀人占領河南府和汴州這些中原腹地,必將對屹立江淮的淮右產生極大威脅,所以要防患於未然,最好的辦法就是搶先奪取戰略要地,防止局面惡化危及到自身。

只是這種局面對於像常昆這種生於大梁卻又和淮右關系莫逆的人來說,卻會陷入一種無言的難堪和痛楚中。

……

就在常昆糾結不堪時,江烽卻站立於較場中搭起高台上,慷慨激揚的向著台下的一幹學員們訓話。

不是政務學堂,而是武備學堂。

和政務學堂一樣,武備學堂也是為期一年的短訓班,只不過在來源上比例有所不同,更多的是來自於淮右軍和武寧軍中,當然,亦有部分是各州縣推薦而來的武道強者。

只不過相較於淮右控制了兗鄆沂和淮北諸州之後,對軍隊進行大規模整訓,大批的軍官都會陸續進入武備學堂進行培訓,以便讓他們更快的適應淮右(武寧)軍的體制,迅速融入其中。

“某知道諸位大多都是久經沙場,能征慣戰的武勇之人,甚至許多人還在各場戰事中屢立戰功……可能會有很多人會覺得,吾都打生打死如此多年,為何還要來這勞什子學堂裏學習?有無這個必要?”

“但是某要告訴你們,學無止境!你武道水準高,那你的指揮水平就高麽?你指揮水平高,那你駕馭軍心士氣的本事高麽?你得軍心,但你能獨當一面甚至在臨機權變時應付裕如麽?”

“兵者,詭道也,尤其是伴隨著我們淮右軍武寧軍在將來的戰爭中將會面臨越來越復雜的形勢,越來越強大的敵人,而且層出不窮的戰爭手段也讓我們必須要學習和熟悉更多的戰略戰術和策略手段……”

江烽花了小半個時辰來講述培訓學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也不知道效果究竟有多好,但是他知道這一輪培訓已經迫在眉睫勢在必行了,再不搞,也許日後就沒有那麽多時間了。

最終他特別強調了一點,凡是以後擢拔提升,都須得要到武備學堂中進行為期長短不一的培訓,哪怕是處於戰爭狀態無法脫身,也需要日後補訓。

僅此一點,足以讓所有學員心中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