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徐州(二)(第2/2頁)

“北邊天時不好,他們也許也是沒辦法……”江烽也沒想到這徐州老百姓也是這麽排外,似乎對北面下來的人很不待見,試探性地問道:“總不能讓他們餓死吧。”

“客官,話不能這麽說啊,各有各的活法,北邊的確日子不好過,可咱們徐州也不容易啊,這麽些年都是跌跌撞撞,饑一頓飽一頓的,他們現在下來,我們徐州哪裏養得起這麽多閑人?”老板搖頭,“咱們徐州這邊田土也不算富余,這麽多閑人賴在這裏,日久必生禍患,看看吧,昨日裏那邊都樂坊裏便鬧了起來,打死了好幾個人,聽說就是因為沒事兒關撲耍錢,輸紅了眼,便動了手腳,起了禍事。咱們這新來的郡公,啥都好,就是心地太慈善了一些,哪有自家都吃不飽,還得要管別人碗裏有沒有食兒的事情啊。”

對於老板的話,江烽也無言以對。

沒錯,自己太過於以一種更高的角度來看待問題了,下意識的角色兗鄆沂乃至河朔平盧的災民下來,自己都該要想辦法解決他們的生計問題,但是卻忽略了本地民眾的想法。

這些本地民眾,對淮南糧食北運當然是歡迎的,但是對北面的災民流民南下來分食卻是反感和敵視的,而人的劣根性在這種情況下也會無限放大,比如像無所事事的流民在能有一口飯吃之後,總會有人在裏邊滋生各種問題,關撲賭博,打架鬥毆,甚至被外部勢力所利用,這都難免。

是該好好考慮這些仍然在不斷南下的北地流民災民問題的時候了。

以工代賑可以解決一部分問題,但這也不是長遠之計,進一步擴軍可以消化部分精壯,但也不足以解決根本。

就目前來說,要麽就是讓這些流民災民返回北地,但這顯然很難做到,除非自己能一舉拿下河朔和平盧,還得要天公作美,即便那樣,也還面臨著地方士紳對土地方略的對抗。

另外一條路就是就地消化了。

願意南下的,基本上都南下了,雖然淮南還能容納一部分,但是許多北地流民其實並不願意南下,那邊濕熱的氣候讓北地人很難適應,甚至在這個時代,那就是要命的。

就像是嶺南道、黔中道這些地方,幾乎就是被視為鬼途,也許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的機會,氣候、時疫、路途遙遠,這些都足以讓這個時代的人很容易就一病不起。

這並非誇大其詞,甚至很多人都把道嶺南道和黔中道這些地方仕官都視為發配。

就地消化應該是最好的路徑,江烽也考慮過。

事實上解決這些勞動力的問題,唯有工商業,而在徐州當下,就有兩條路。

一條就是大規模的開發利國的鐵礦,以新式煉鐵法來冶煉鐵水,擴大鐵礦開采和冶煉,生產生鐵和精鋼,同時在延伸產業鏈,以生鐵和精鋼來大規模的生產各式農具、武器甲胄,甚至創新生產出一些能夠促進生產力發展的新式物件,比如改良馬車。

這條路是最適合的,而且也是能最大限度的消化勞動力的,唯一的障礙就是目前對新式冶煉法還沒有完全成熟,還在進一步摸索,但是也為時不遠了。

另一條路就是擴大海州的鹽場規模,提升淮鹽產量,以供中原和江南。

但這要建立在奪回海州的前提之下。

當然,除了這兩條路外,也還有一些臨時性的輔助性辦法,比如興修水利和修路,淮北的水利設施多年失修了,急需修繕維護,同時隨著淮北、淮南的統一到一面旗幟下,那麽加大境內的驛道投入建設,也是一條路子。

半天的微服出遊,也算是了解了一番境內民眾最真實的感受,江烽感覺到總體來說徐州的局面已經趨於穩定,但是仍然有不少棘手的問題亟待解決,像北地流民已經越來越成為一大難題,必須要立即面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