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先進(第2/2頁)

康國英和安重喜都是精神一振,“莫不是郡公暗示的就是江南?郡公能拿下楚揚二州?”

也難怪這二人這般急切,若是江烽能拿下楚揚二州,這點錢銀借貸就真的不算什麽了,就是再加上一倍兩倍,他們也敢放!

楚揚二州的富庶程度不是徐州兗州這些地方能比的,無論是人口,還是百姓富裕程度,亦或是出產,都是數倍與兗州和徐州在名份上相若的州郡。

楚州亦是淮鹽出產大州,不比海州差多少,海州和楚州所產鹽基本上壟斷了整個江南、淮北、淮南、兗鄆、平盧甚至潭嶽都是用這兩州的鹽。

揚州就更不用說了,地處要沖,江水和運河使得這裏成為江南第一大埠,而且揚州又是魚米之鄉,糧食、絲綢、水產品產量極大,使得這裏成為重要的物資集散地,甚至比壽州更勝一籌。

更為重要的是這裏還是整個江水下遊最重要的造船業中心,其造船量和造船規模比壽州勝出一籌不止,就算是當年壽州水軍也經常向揚州訂購定制軍船。

一直到江烽接掌壽州後才開始大力發展壽州的造船業,尤其是制造適合淮水一線規模中等的船只。

曹居石有些猶豫,好半晌才搖搖頭:“也不像啊,郡公此時大量購買戰馬,明顯是要加強他的騎兵建設,目標要指也應該指向平盧和河朔才對,江南之地征戰當以舟楫為主,雖說壽州造船業發展很快,但是其水軍規模並未擴大多少,要征伐楚揚潤常四州以及越地,恐怕還力有未逮吧?”

曹居石的話讓康國英和安重喜都有些遺憾。

從這個角度來說,的確不像,而且淮右(武寧)明顯是在大規模增強淮北兗鄆這邊的軍力,不像是要在南方打仗,黃蟻賊和李吳尚未打出分曉來,論理淮右(武寧)也不會選擇這個時機介入才對,坐山觀虎鬥才是正理。

“算了,這位郡公大人行事也不是我們能判斷的,他這麽說自有其道理,我們還是按照我們的路走,壽州窯這邊還需要再想辦法,眼下壽州黃瓷在西北和契丹人那邊都大受歡迎,價格很高,若是能促成淮右這邊產量上增加,我們亦有機會能爭取一些份額,對我們拓展門路極有幫助……”

……

對江烽來說,他倒真不是故弄玄虛。

徐州地位的重要性體現在哪裏,除了地處要沖,位置重要外,最重要的就是其冶鐵業,但現在看來這個時代的冶鐵業規模甚小,其產能根本無法滿足現在民間需求,更不用說軍用了。

也難怪現在鐵價如此昂貴,鄉間甚至是幾戶人方能有一口鐵鍋,一把菜刀,而鐵鏵犁、砍柴刀、斧子這些東西幾家人合用更是常見事兒,能夠佩劍佩刀者都必定是士紳大戶子弟方能有這個財力,民間做強盜都只能是木棒、竹矛。

軍用才是這個時代用鐵的大戶,馬蹄鐵、馬鎧、甲胄中的護心鏡、頭盔乃至高档級別的明光鎧、山葉甲都是用鐵大戶,武器中刀、槍、劍、戟這一類不說了,箭簇才是消耗大戶,所以北方蠻胡對鐵的需求也就是集中這些方面。

可以說每一次戰爭準備都伴隨著鐵價的暴漲,這也是時酆之所以牢牢把持住徐州而南陽劉氏能立足南陽的一個重要因素。

江烽現在就是要在最短時間內將徐州的冶鐵業規模大幅度擴大,同時要在鐵的出產效率和產能、質量上都要有一個飛躍式的發展。

在他看來,這並非不可能之事。

自己對傳統冶鐵業中煤炭煉焦,焦炭煉鐵的基本原理是知曉的,冶鐵爐的大概形狀和原理也大略知曉,唯一欠缺的就是具體的設計操作,而在這一點上,道藏所和材官所現在已經有相當的人力儲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