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愁(第2/2頁)

同時淮北諸軍盧啟明和俞明真部,以及時酆遺留下來的數千親兵,加上在符離、蘄縣之戰後俘虜的淮北兵,還有莊永勝到滕縣之後緊急征募的兩軍兵力,這個數量也不小,足有三萬二千人左右。

不過這部分兵力中因為盧啟明、俞明真部不少都是在蟻賊之亂中損失較大後新募兵力較多,戰鬥力相對較弱,盧、俞二人都支持裁汰部分兵力,所以這三萬二千人進行精簡之後大概會保留在二萬五千人左右。

這兩部加起來也有四萬余人,堪堪達到十六個軍,也就算是武寧軍的底子了。

算一算這武寧軍如果按照這個規模搭起來,總編制和兵力已經超過了淮右軍。

驟然暴增這麽多兵力,但是在財賦上徐州、泗州以及兗州、沂州卻基本上無法給江烽提供多少支持,相反,由於兗沂二州以及徐泗部分州縣大旱,反而需要從淮南調撥大量糧食來賑濟,否則就會形成一大波災民南逃的風潮。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淮右(武寧)是萬萬撐不起這麽大的軍隊規模的。

“數量太大了,淮右撐不起,九郎,你把這個數一報,陳蔚就病了,他覺得天都快塌下來了。”江烽苦笑。

要說這麽大一個地盤,七八萬兵力並不算多,甚至可以說有些偏少,可關鍵在於徐泗兗鄆沂五州,現在是一片狼藉。

除了徐州和泗州還稍有生氣,那兗鄆沂三州就純粹是一個大窟窿,無底洞,只等著你去填,否則那朱茂為何會如此爽快的就奔濟州去了?

兗州諸將也不傻,為什麽不跟著朱茂去?為什麽這麽爽快就接受了淮右的整編?他們很清楚,再拖下去,他手底下的這些士卒自然都會逃亡得一幹二凈,你連飯都管不起了,你還招啥兵,打啥仗啊。

當兵打仗,最根本的就是能管一日兩頓飽飯,做不到這一點,哪兒涼快哪兒待著去。

“只要能撐過今年,淮北和兗鄆沂三州的局面就會好轉,可軍隊卻不能先解散再來重新募集訓練啊。”王邈力圖說服江烽。

“九郎,你無須在我這裏說這些,某也知道這個道理,但是陳蔚和杜拓都認為無法支撐,縱然把淮南那邊的糧食全數運上來,但軍隊成軍可不僅僅只是把飯管夠那麽簡單,軍甲器械,馬匹糧草,車輛帳篷,衣袍賞賜,哪一樣都少不得啊。”

說到這裏江烽就覺得嘴發苦。

原來總羨慕人家大梁帶甲數十萬,河東鐵騎數萬縱橫馳騁,真正輪到自己身上了,別說數十萬,這才多少?八萬大軍吧,就差點兒把自己給愁死,陳蔚、杜拓他們叫苦連天,就差點兒辭任不幹了。

可這麽大一塊地盤,還要攻略海州和鄆州,要對平盧一戰,未來的戰事還會更頻繁,更慘烈,八萬大軍真不算多,換了別人,恐怕十萬大軍都是最起碼的了。

愁啊,哪裏都需要錢銀糧秣,可自己只是一個沒多少金手指的穿越者,更談不上什麽經天緯地之才,能混成現在這般模樣,江烽覺得自己已經是把金手指的本事發揮到極致了。

在徐州興建冶鐵中心倒是一個不錯的辦法,但是這一來需要時間,二來需要資金,三來需要人才和匠人,那是這麽短時間就能奏效的?

自己這個文科生,對那焦炭煉鋼也就知道一個大略,真正如何煉鋼出水,如何去碳淬煉,都是模模糊糊,也不知道現在這火性術法和金性術法與那科學能否有機結合,若真是能融會貫通,沒準兒自己也就成了開天辟地的宗匠大師了。

不過,設若能先搞出一個實驗性的冶煉爐來,讓那幫聞著葷腥味兒就能發散思維的粟特商人見識見識,也許能糊弄著這些粟特商人拿出一大筆錢來,聊解現在的困境?

越想越覺得這似乎是一個路子,只是得把戲演好,得讓粟特商人自動上鉤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