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新鮮血液(第2/2頁)

原本在光澮壽三州之地時,作為長史的陳蔚和行軍司馬的崔尚是有意要重新就事務進行一次調整和梳理,以便於更好更高效率的處理事務,尤其是杜拓和王煌的到來,的確也分擔了兩人一些壓力,但是剛來得及理順的情況,很快就又被廬濠二州的納入給打亂了。

更為惱火的是現在淮右還面臨著要北伐徐州,這就要求廬州這邊局面不但要穩住,而且還需要大量的整編軍隊,補充各項軍資輜重。

這些極其繁復的工作根本不是幾個人,甚至幾十個人能幹下來的,這就要求現在的防禦守捉使府,或者說下一步也許就是觀察處置使府還要補充大量的人員進來。

王煌被確定對整個淮右軍的整體人員配置進行梳理和整合,以及按照需求來進行提前安排。

作為掌記官被江烽點將來負責此項事務,也算是委以重任了。

江烽對崔尚提出了要求,那就是在確保八到十個軍可供北上征伐徐州的前提下,如何來確保淮右本土的安全需求。

崔尚很快就拿出了意見,按照這個要求,如果要想較為穩妥的完成北伐事宜,需要十個軍,其中水軍一軍,步軍和騎軍的比例大概在六三或者七二之間,也就是六個步軍加三個騎軍,或者七個步軍加兩個騎軍。

如果一時間無法配齊而徐州戰事有緊迫,起碼也需要水軍一軍,加上步軍六軍和騎軍一軍,這是最低要求。

但目前的情形卻是很尷尬,八個軍雖然能勉強湊齊,但是卻基本上將淮右本土軍隊抽調一空。

崔尚和王煌的磋商建議最起碼還需要新建兩個步軍,才能勉強維系淮右目前的安全,如果從長遠計,則起碼需要新建四個軍,其中一個軍為騎軍。

江烽很快批準了王煌的意見,按照基本要求新建兩個軍,但怎麽來籌建,則全權交給王煌,從兵源、武器、盔甲、衣物、輜重以及軍官配備,這些都交給王煌來籌備,而且明確要求要在北伐徐州之前完成,不能因為這一事情影響到北伐。

這一下子就將王煌逼得幾乎要一夜白頭。

北伐事宜已經箭在弦上,雖然王煌還不清楚北伐的具體時間,但是從淮右軍頻繁調動和軍資準備情況來看,頂多也就是七月,北伐之戰就要打響。

而留給他只有一個多月時間,要籌建起具有一定戰鬥力的兩軍,不可謂不難。

“大人,我以為不必把目光盯在各州的團練軍上。”黑黝黝的面孔上比起一年多年少了幾分稚嫩,多了幾分成熟,“我和阿恒對幾個州的團練都進行過核查摸底,除了澮州團練差強人意外,光州和壽州團練的戰鬥力都頗為不堪,而且在數量上他們也嚴重不足。”

“嗯,蒙充,那你覺得我們要完成君上交代的任務,當如何?”

王煌對籌建一事也是頗為頭疼,對於軍資輜重的籌措算計他很擅長,但是論兵員的募集,卻成了一大難題。

好在這批從大道學堂中結業安排到府中的十多名優秀的學軍學員中亦有不少對軍務熟悉者,王煌也就毫不客氣的選擇了最優秀的兩名來協助自己組建這兩軍。

“大人,其實有現成的兵源,只是需要冒一些風險,但是某以為如果安排得當,這批兵員其實是能夠為我們所用的。”蒙充和楊恒交換了一下眼色,大膽道。

“哦?”王煌也隱約猜到了一些,但是還是問道:“你說。”

“廬州的忠正軍和德勝軍殘兵。”蒙充道。

“你可知君上已經要求解散這支軍隊?君上為何如此做,難道你沒有考慮過?”王煌反問道。

“君上的考慮肯定是出於對廬州楊氏一族以及本地士紳目前尚不安分,這些士卒都是廬州本地人,可能會受到其影響,所以才會如此要求,但是我和阿衡通過摸底調查,發現情況還是有些出入的。”蒙充信心十足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