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融合(第2/2頁)

因為戰馬欠缺數量太多,加之時間緊迫,所以江烽尚未敲定。

本來是打算等到廬州戰事結束之後再來商議此事,沒想到秦再道卻主動提出來了。

之所以需要商議,江烽也是考慮到了淮右現有的騎軍。

雖然秦再道也是騎軍出身,但是其麾下的士卒大多都是從步卒改為騎兵,若是論實戰能力,哪怕這一兩年騎軍苦練,但是實事求是的說,距離真正合格的騎軍仍然有相當差距,尤其是與此次前來的河朔騎軍相比,仍然有明顯的差距。

“再道可是有什麽好的建議?”江烽也知道騎軍的整編新建勢在必行,但是他需要照顧秦再道的情緒,他想看看秦再道的真實想法。

“君上,淮右現有騎軍雖然在某麾下日夜苦練,但是某以為與河朔騎軍相比仍然有若稚童,所以某懇請,將現有淮右騎軍與河朔騎軍進行混編,擇其優異者,組建二軍或者三軍騎軍,並盡可能讓這三軍熟悉訓練,尤其是要以實戰來磨礪,方才能讓騎軍迅速成長起來。”

秦再道的話讓江烽也頗為觸動。

雖說隨著淮右的實力迅速膨脹,許多人已經有越來越跟不上步伐的感覺,但是江烽一直覺得,武道水準不是最重要的,關鍵在於這些老兄弟的心胸、眼界乃至指揮能力能不能跟上淮右的成長。

現在看來,固然有些人已經跟不上了,但是有些老兄弟仍然在奮勇追趕並跟上,還有的人則主動選擇更適合自己的路徑去探索。

秦再道就屬於努力追趕並跟上這一撥。

武道上,秦再道的進境不算慢,當然要和自己以及諸如楊堪、張挺這一類極有天賦者相比,肯定不如,但是其進境仍然算是很快的了,而且根基打得極為深厚。

而今天他的表現也證明了原來的老兄弟依然不差,足以給他江烽撐起場面。

“哦,再道,你這可是和之業、文山他們商議過?”

雖說一入淮右,便再無其他之分,不該再有其他幹連。

論理現在羅鄴只是第六軍指揮使,趙文山只是第八軍指揮使,剩余下來的騎軍將士已經全數交給了防禦守捉使府,由行軍司馬崔尚來負責安排點編整肅,最後來確定去向,但是江烽也知道這裏邊人情世故也是免不了。

像一起從河朔過來的,而且大夥兒原來都是追隨羅鄴、趙文山,不可能就這麽簡單的把這層關系割裂,所以江烽還是很尊重的詢問了一句。

羅鄴和趙文山齊刷刷起身拱手:“回君上,秦指揮使和某二人提起過,但此等事務乃屬君上和行軍司馬、衙推大人商議確定,某等不敢插言。”

這二人倒是頗懂規矩,或者說老於世故,知道這種事情越少插話越好,雖說這位主君看起來很大度,但是涉及到軍權,尤其是二人剛入淮右,最好還是少發聲,這也是王邈專門交代過二人,不要去過問不該自己過問的事情,淮右從來不會虧待忠誠者。

江烽微笑了起來,似乎是對二人的謹慎有些不以為意,“嗯,就算是我問你們二人,想聽一聽你二人的意見吧。淮右對騎軍建設並無太多經驗,你二人長期在河朔,與沙陀人、契丹人這些胡人頗多交鋒,應該明白一支騎軍該如何最快最有效的建立起來,士卒我們有了,戰馬我也會很快從夏州、甘州等地購入,但如何高效的建立起一支能打仗,尤其是能打硬仗,能打勝仗的騎軍,我並無太大把握,所以你二人盡可盡抒己見,不必顧忌什麽。”

羅鄴和趙文山二人面面相覷,又看了一眼上首的秦再道,秦再道眼中卻滿是鼓勵之色,猶豫了一下,還是羅鄴最後一咬牙開口:“君上,此事某與文山曾經和再道兄探討過,以目前淮右練騎軍之法,不是不行,一來,時間上恐怕來不及,二來,損耗太大,不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