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紛起(第2/2頁)

但關中這塊沃土,始終還是勾動不少人心神的。

尤其是長安乃是中土第一大城,關中沃野八百裏,積累無數精華,真正的王霸之基,要說沒有人動心,那也是無人能信的,只是關鍵在於誰來撬掉盤踞在長安城的這幫蠡蟲。

江烽對長安城裏那幫人也沒有多少好感,這不是針對某個人某個家族,而是泛指整個長安城裏的九大公卿家族。

這些人不事稼穡,卻養尊處優,還愛端著天唐正朔的架子指手畫腳,真正有事的時候,有深怕血濺在自己身上,遇上大事便忙不叠的撇清,這如何能讓天下人服氣?

不過再是對這幫人不滿,但江烽也不希望關中就如此落到外人手中。

江烽很清楚楊文昌不蠢,拿下成武二州貌似和關中關系不大,但是這意味著楊文昌的實力已經得到了急速的膨脹,甚至超出了許多人的預料,而他的勢力膨脹,使得他已經具備了有更大野心的基礎。

他當然不會去做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事情,但是卻有不怕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人,因為他們並不把自己視為這天下中的一份子。

江烽擔心的是黨項人以及他們背後的那些雜胡。

黨項人不安分已久,而且在糾合了西北諸胡之後,實力大增,已經不滿足於西北窮苦之地了。

當初江烽之所以提醒長安,就是希望長安應當防範黨項人,尤其是在一旁還有一個野心勃勃的楊氏,如果稍有應對不慎,可能就會引發大禍,現在看來,這種可能性正在急速增加。

黨項人可不像中土漢人那麽對李唐有很高的認可度和尊崇心理,對於他們這些邊地野人來說,過更美好的日子,攫取更多的利益才是最現實的,為了利益,他們可以把戰馬這些戰略物資賣給敵人。

對於關中的肥沃膏腴,黨項人早已經垂涎已久了,如果說再有人在其中撩撥或者作為內應,只怕那份野心就真的按捺不住了。

吐蕃原本一直是一塊平衡石。

正因為與楊文昌和黨項人一直不和而戰事頻發的吐蕃人的存在,所以關中局面就相當平穩。

但現在這個平衡已經被打破了,吐蕃人大敗,江烽敢肯定這裏邊肯定有黨項人的功勞,而擊敗了吐蕃人,短時間吐蕃已經再難成為楊文昌和黨項人的威脅,楊文昌和黨項人便可以騰出手來做他們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見江烽停住腳步,崔尚頓了一頓:“現在還沒有更多的情報回來,但是僅憑現在我們了解到的消息,楊文昌的實力大增,如果秦州也落入楊文昌手中,那麽整個關中西面到北面都是他的地盤了,加上正北面的黨項人,關中局面就有些危險了。”

江烽輕輕嘆了一口氣,關中這幫蠢人恐怕都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或者他們太過於自負了,覺得沒有人敢於挑戰李唐正朔這個光環。

連朱梁都不敢,誰還敢來觸碰這塊漢人的逆鱗?

可他們忽略了黨項人雖然易姓為李,但他們卻不是漢人。

長期在西北苦寒之地生活已經讓他們對關中的繁華富庶充滿了饑渴,或許他們未曾想過來占領這裏,但是如果有機會來撈一把,塞滿腰間革囊再北返,這難道不可以麽?

“關中危險了。”江烽搖搖頭,但自己卻對這一切無能為力,江烽甚至相信朱梁、南陽甚至河東說不定都不無惡意的看著這一幕,希望能有一些無視規則的家夥來折騰一番,唯獨關中這些貴人們卻看不見。

“君上,關中雖然面臨劇變,不過和我們關系卻不大,呃,吳地那邊戰事也有變化,另外潁州王邈也送回來緊急公函……”

崔尚雖然也關注關中局面,但是最急切的還是關乎淮右自身利益的吳地和潁州局勢變化。

“該來的也該來了。”江烽沒有問具體細節情況,但他知道拖了這麽久,無論是吳地,還是潁州,都該迎來一波劇變了,“走吧,今晚我也沒打算睡了,通知諸軍的指揮使也一起來吧,議定就該動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