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背殺(第2/2頁)

“慶伯,我考慮過了,淮右始終是我們蔡州大敵,若是放任河朔軍南下,無疑滋長其氣焰,而一旦河朔軍不南下卻停留在潁州與感化軍合流呢?那就真的成了我們的大患!”袁無畏斷然道:“我們不能冒這樣的險,與其這樣,不如孤注一擲,直接打河朔軍一個措手不及,徹底解決河朔軍的問題。”

“可河朔軍這還只是一部南下,其後續還有盧龍軍這一部,那也就意味著我們對感化軍和淮右軍全面宣戰了。”袁懷慶沒有直接否定袁無畏的提議,只是提出了自己的擔心。

“淮右軍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吳地在,就算是我們給了河朔軍一擊,江烽也不可能惱羞成怒的把目標對準我們,他還沒有那麽沖動!他在光州的兵力不過是虛張聲勢,我估計長安任命的刺史也不會允許其從光州渡淮襲擊新息,那無疑就是給我們蔡州日後可以趁勢南下拿下光州的借口。”袁無畏有條不紊的分析道:“既然我們打定主意要拿下潁州,那就不能畏首畏尾,我建議南線大軍也應當直接過汝水,直撲潁上,夾擊汝陰!”

不得不承認袁無畏的分析極為精準,對淮右的心態也掌握得很到位。

“老七,你說給成德軍從背後一擊,如何做到?”袁懷慶撫摸著下頜,微微沉吟道。

“盡起騎軍,從陳州與潁州交匯處渡過潁水,然後沿潁水東下,予其一擊!”袁無畏胸有成竹的道。

河朔軍遠來,其要放出斥候,也應當主要對西對難,難以想到己方會從陳州方向穿插而來,突襲之下,徹底擊潰甚至殲滅這支遠來之師當在情理之中。

袁懷慶尚未搭話,袁文樑已經接上話頭:“慶伯,七哥所言有理,河朔軍絕難料到我們會從陳州南下,我願率騎軍擔此任!”

……

風蕭蕭,車轔轔。

趙文山的成德軍幾乎是迎著朝陽踏入潁州地界的。

跨過亳州只用了兩日時間,而且還是在鹿邑休整了一日,淮右方面在鹿邑為成德軍準備了足夠的糧秣草料以及必要的甲胄武器,使得成德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補充,以防在進入潁州之後萬一遭遇蔡州軍襲擊能夠最大限度的反擊。

這種可能性很小,淮右的斥候已經滿布潁州,和潁州斥候一道嚴密監控著已經攻占沈丘的蔡州軍。

成德軍準備沿著潁水東岸而下,而淮右水軍第一軍也已經上溯過了潁上,正在向汝陰進發,準備在汝陰或者汝陰以上的某一處河段接應成德軍。

梅況甚至連軍議都沒有參加完就連夜趕回了水軍船隊,對於一個小天位高手,一夜趕上一兩百裏地不是問題。

進入潁州也就算是踏入戰區了,收到了來自淮右水軍的通報之後,趙文山也有意識的讓軍隊放慢了腳步。

長途跋涉千裏,對於成德軍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一路上掉隊的人不少,傷病數量占到了一成左右,但是成德軍還是堅持了下來。

一方面是前往淮右美好的願景生活吸引著沉淪已久的成德軍,另一方面淮右在沿路的安排後勤補給保障也讓成德軍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勞損過度,許多傷病士卒能夠及時得到救治,每到一處都能有較好的安頓,加上一路行來尤其是在大梁境內基本上無需擔心遭到襲擊,所以這種情況下才能使得成德軍能支撐到現在。

這支成德軍是由兩軍合並而成的,四千人左右,但是目前進入潁州時已經只剩下三千五百人左右,其余四百余人基本上都掉隊,只能隨後慢慢跟來。

趙文山和另一軍指揮使方涵是結義兄弟,趙文山是騎軍指揮使,而方涵是步軍指揮使,在成德軍中,騎軍指揮使地位高於步軍指揮使,所以這一路行來,便是趙文山為主,方涵為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