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賣命,值!(第2/2頁)

最讓趙文山覺得不可思議的是這具帶頭盔的遮面竟然恁地的輕巧,以往光是一具鑌鐵頭盔都得有七八斤,加上遮面和護頸,起碼有十來斤,但是這一具頭盔遮面護頸的結合護具卻不過三斤,這讓習慣了戴重達六七斤的鐵盔的趙文山很是不適應,總覺得這頭上少了點兒什麽。

但是在親自實踐驗證了這具結合護具的堅韌度之後,趙文山才算是服氣了。

尋常刀劍的劈砍,只要不是用盡全力,這具護具都能起到很好的防護抵禦作用,而流矢和一般的碎石襲擊,就更不在話下,也就是說,只要不是運氣太糟,一般性的攻擊落在自己頭部就很難再造成致命性的傷害了,這幾乎就是一名騎將性命的最大保障。

趙文山也問過王邈像這種護具可否多配備幾具,但王邈卻明確告訴他,鑒於這種護具制作材質的特殊性和制作工藝的難度,現在只有騎軍指揮使以上的武將方可配備,整個淮右軍目前也就只打造出來不超過五具,其價值幾乎不能用錢銀來計算,而這一次他就是專門帶來了三具提供給南下的河朔軍諸騎將。

這讓趙文山也頗為感動,起碼淮右表現出了足夠的誠意和尊重,是真正把這幫投效淮右的河朔軍當成了自家人,這很難得。

從成德南下的這支軍隊其實是兩個不太完整的軍組成的,趙文山擔任了此次南下的負責人,四千兵力中,其中騎軍數量不過一千七百人,但戰馬數量卻只有不到八百匹,而且大多也都是瀕臨淘汰的駑馬老馬。

不過王九郎也明確告訴了趙文山,戰馬不是問題,關鍵是要把這幫騎兵帶回去,淮右已經為他們準備了足夠的戰馬,一到淮右便能重新變成真正的騎兵。

天氣開始轉冷了,對於士卒們來說,這樣長途的跋涉無疑是一大考驗,但是為了日後的前途,士卒們卻都是熱情高漲,從冀州南下,這半個月來,馬不停蹄,人不歇腳,一路行來,在魏博軍轄地和梁地淮右都專門安排有接應的人手,從糧食到草料,雖說簡陋了一些,但是對於這支千裏迢迢南下的人馬來說卻是解決了大問題。

從臨黃渡過河水,就是甄城,在甄城休整了兩天,這支軍隊再度南下,現在已經進入了宋州境內,繞過孟渚澤,就到了宋州州治宋城,這裏距離緊鄰亳州的柘城只有百裏地,加緊一些,兩天便可感到柘城。

據說在亳州鹿邑縣,淮右已經和淮北方面協調好了,準備好了足夠的糧草輜重,足夠解決南下的問題了,沒有戰馬的騎兵將會率先南下到潁州汝陰城登船直下壽州,其他人則要在潁州駐紮,趙文山知道,恐怕這是要打仗的征兆。

對此趙文山並沒有什麽抵觸之意,讓你河朔軍來不是請你來當老爺吃白食的,如果你不能表現出自身的價值,誰現在會養閑人?

當兵吃糧賣命,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關鍵是在成德軍,你就是賣命都吃不上糧。

現在淮右不但管飯吃,而且甚至連帶著把家眷親屬都能管上,這難道還不夠?打沙陀人是平時賣命,打蔡州人一樣是搏命,起碼為淮右賣命還能有想頭,值!

這就是趙文山最樸實的想法,同樣也是他帶領著四千兵馬最真實的想法,哪裏都是賣命,當然是賣給出價更高的,現在要談什麽歸屬感榮譽感,那都是扯淡。

趙文山還沒有那麽高的覺悟,也沒有那麽多不切實際的想法,他的心態擺得很正,一切都需要等到這一仗證明了自己的價值才談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