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氣度,格局,軍法(第2/2頁)

“若論士氣,相若,但情況不一樣,淮右軍這邊是缺乏實戰砥礪,所以軍心未定帶來的士氣不足,河朔軍則是缺乏希望,所以士氣不足,但前者難以解決,而後者一旦歸附我們淮右,就不是問題;若論戰鬥力,淮右軍紀律性略好,裝備更精良,但河朔軍經驗豐富,戰鬥狀態更好,這一點上,淮右軍遠遜。”王邈毫不客氣。

被王邈的話擠兌得難以接口,許子清和張越也是覺得縱然再爭辯也無多大意義,河朔軍未到,難以看出端倪,只是這家夥這個時候這樣忙不叠的提出來,目的何在?

“二位大人,某並非想為難二位,但是第二軍第三軍未來也許是入吳地的主力,河朔軍進淮右,如果我們淮右軍的表現比起河朔軍相差太遠,會驕縱其心,不利於日後主公對其的收服馴化,我們需要向河朔軍展示,或許我們在某些方面不及他們,但是我們在應對某些戰爭經驗上強於他們,起碼我們要給他們一個我們淮右軍和河朔軍各有千秋的印象。”

王邈的話讓許子清和張越有些明白了,許子清遲疑地問道:“衙推大人的意思是要讓我們第二軍第三軍在某些方面的表現壓過河朔軍?”

王邈悠悠一嘆,“莫非二位大人還覺得某是有意要借河朔軍來打壓淮右軍,為某自己掙得一份立身之本不成?”

許子清和張越都有些尷尬。

在內心深處,他們都是有此看法的。

這位衙推大人主動請纓要到河朔去招攬人馬,在張越和許子清看來,這就是一種加重自己在淮右軍地位分量的舉動。

王邈自己就是出身河朔豪門,尤其是在回來稱可能會招募到近萬人的河朔軍加入淮右軍,這本來就足夠引起震動了,現在整個淮右軍也不過一萬多人,而且還有兩軍水軍和一軍剛剛組建起來的第五軍,這一萬河朔軍,特別是在騎軍還占有相當比重的情況下,可以說將極大的改變淮右軍內體系格局,這不由得不讓許子清和張越內心有所慮。

而王邈在做出這麽大舉動之後,又緊接著要求第二軍第三軍實地演練,並且“吹毛求疵”,怎麽看都是想要為下一步河朔軍入淮右之後,河朔武將來卡位占序作鋪墊,這如何不讓許張二人內心的擔心和惱怒爆發出來?

王邈直接把話題點穿,見許子清和張越一時間都不說話,內心也有些不屑。

這些淮右將領心胸未免太狹隘了一些,某就算是真有意要在淮右體系內掙得一席之地,或者要領馭淮右軍格局中某個派系,也絕非現在,最起碼也得要等到淮右軍一統整個江南之後去了,若是真的只存著這點兒心思,自己又何須顛沛流離這麽多年之後來淮右這等新興的小藩閥?

當然,王邈也知道處在各自不同的位置想法自然不同,他很佩服江烽的豪邁大度,但是淮右軍中相當一部分武將已經隱隱有跟不上時代的跡象,這一點他覺得需要提醒一下江烽了,哪怕只是得罪人之舉,但他也要做,否則日後只會讓淮右軍付出更大的代價。

“二位大人,某內心所想無須對人言,但讓起碼讓淮右軍面對入淮右的河朔軍時能有些許優勢所在,我想這一點二位大人肯定是樂於見到的,吳地之戰河朔軍必定會參與,若是日後我們老淮右軍表現遠遜於河朔軍,我想無論是對主公還是諸位,都不利,所以我希望最起碼我們淮右軍在應對吳軍最為強大的書法陣型和術法器具攻擊時,表現得更為應對自如一些,這不是壞事,這可以讓主公在馴服河朔軍時有更充足的底氣,我希望這一點二位大人能夠明白。”

說到這裏,王邈語氣驟然轉硬:“河朔軍未來一兩個月之間便會陸續南下,屆時,他們一樣會觀察和評判淮右軍的實力,第二軍第三軍只有這一兩個月時間來提升我們的優勢,尤其是對術法戰爭的應對能力,河朔軍在這一點上是短板,所以我希望用這一點來為主公贏得足夠的底氣和尊重!所以,我的要求就是第二軍第三軍從現在開始立即加強這方面的實戰演練,道藏所會全力配合,違者,軍法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