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背後的人(第2/2頁)

劉墉心中一凜,這家夥雖然年輕,倒是半點不受激,本來以為對方武道水準一般,不算是什麽特別出眾的人物,沒想到在見識方面卻不淺。

“那以繼川兄的意思呢?”劉墉冷冷的問道。

“墉兄,雖說咱們兩方結伴,但是也僅止於在這件事情上合作而已,但現在情況已經發生變化,我不認為我們可以是黃雀。”王繼川目光沉靜,“我知道南陽和淮右有些齟齬,但是從大局來看,因為這種小事與淮右交惡,並非明智。”

“哦?”劉墉目光微微一陰,這兩天裏他覺得這王繼川頭腦清醒,眼光深遠,算是個人物,雖然非嫡子,繼承王氏家族地位也不可能,但是也覺得值得一交,沒想到此子居然會對南陽和淮右之間的恩怨也有看法,“某甚想一聞。”

“很簡單,墉兄,某聞玄公和同公嫌隙已深,尊兄已然接任南陽府尹,日後接掌南陽節度使也是遲早之事,那墉兄日後何以自處?”王繼川並不在意,“若是墉兄要想與尊兄抗衡,保持自家獨立,某覺得,只怕和淮右處好才是正理,內憂方為大患啊。”

“兄弟鬩墻?繼川兄覺得這符合劉氏一族的利益?”劉墉冷笑,劉奎也有些惱怒的看著這個家夥。

“不,某不是這個意思。”王繼川笑道:“某只是提醒墉兄,要自立,首先得要自強,沒有足夠的實力,興許家族的助力很容易轉為別用,這甚至比外部敵人更危險,所以有時候在外部有盟友會更可靠,起碼他沒有資格取得你家族中屬於你的東西。”

劉家和王家都屬於這種情況,王繼川的忠告顯然是源於他自家的體會,劉墉一時間沒有說話。

伐蔡一戰使得父親威信大跌,帶來了很大的負效應。

本身南陽一脈中很多資源和勢力的歸屬就有些模糊,只能說從大概傾向於誰,除了軍隊外,很多比如高手武將的傾向性,很多營收的生意歸屬,都沒有徹底的定論。

而父親伐蔡失敗後,很多人立即就開始轉向風頭,迫使父親也不得不在家族中謝罪。

伯父劉同在伐蔡失敗時頗為大度的出兵相助,看似兄弟情深,其實更有接收勢力之意,但出於那種情況下,父親也只能忍痛低頭,暗自蟄伏。

如今堂兄劉翰、劉廣和劉鞅等人更是步步緊逼,大有奪權之意,要在南陽一脈中徹底樹立劉同一脈的絕對統治地位,之所以自己帶領劉奎來雷池,未嘗沒有想要通過這一戰提升實力之意。

如今聽得王繼川這麽一點撥,劉墉亦有茅塞頓開的感覺。

淮右江烽雖然可惡,但是父親和自己也都探討過,現在江烽實力膨脹很快,但是已經無意於中原和山南,而將主要目光轉向了淮南。

對於劉玄一脈來說,需要保住的是隋州、申州和安州地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現在自己已經處於守勢,和淮右已經沒有了矛盾沖突,甚至還需要借助外部力量來抗衡來自內部的壓力。

交惡淮右只怕是伯父那邊求之不得的好事,正好可以借機把手伸到隋州、申州中來,名正言順的控制這邊。

為上者,需要克制自己內心情緒好惡,更何況那劉鞅刺殺江烽一事也不知道江烽是否知曉,如果江烽已經知曉,這也許還是一個契機呢?

王繼川注意著劉墉的神色轉變,見對方臉色終於慢慢平靜下來,他知道自己的話奏效了。

王繼川當然不願意和淮右、鎮南軍交惡,哪怕劉墉真的要想背後插刀,他也只會站在鎮南軍和淮右軍一方,這結伴破裂也罷。

無他,現在的局面已經日益明朗,吳地一旦內亂,會給這些周圍的藩閥帶來多少機會,這個時候更是需要攜手瓜分吳地及其附庸的大好時機,豈能因為這些許恩怨而罔顧大局利益?

好好,劉墉這家夥總算不是太蠢,反應過來了,否則就真的要逼得雙方反目成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