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人為食死?(第2/2頁)

尤其是駐紮在南邊的這幾個軍,這幾年都沒有給過實質性的補充和補給。

可以說除了斷斷續續給了一些糧秣錢銀讓其苟延殘喘,讓這幾軍不至於立即嘩變叛亂外,劉守光打的主意大概就是要用這種方式慢慢讓其衰弱下去,最後在裁撤的時候能夠更輕松的解決問題。

應該說這個主意還是相當高明的。

這樣繼續下去,用各種手段挑起各軍內鬥,疲其兵,亂其心,墜其志,弱其本,這樣要不了幾年,一支軍隊就會淪落到不堪一擊的地步,到時候其牙軍可以輕而易舉的將這些軍隊繳械裁汰。

和劉守光自己一手掌握的牙軍不同,像盧龍軍右廂軍總共六個軍,基本上都是原來駐紮在盧龍北部邊塞撤下來的,他們都是原來盧龍節度使李匡威李匡籌兄弟所部,後來被其父劉仁恭所吞並,成為盧龍軍主力。

這幾軍長期駐紮在盧龍節度使轄下北部諸州,和契丹人、吐谷渾人、沙陀人都打過無數次仗,契丹人和吐谷渾人都對這幾軍恨之入骨,尤其是契丹人更是對這幾軍又恨又怕,所以強烈要求劉守光裁撤這幾軍。

劉守光囚禁了其父劉仁恭奪取了盧龍節度使一職後,本來就對這幾只其父的舊部不放心,通過換防慢慢將這幾軍移防到了南部諸州。

劉守光借口南部駐軍沒有戰事,軍資輜重要優先保證西部與河東晉軍作戰的軍隊,用這種方式慢慢削弱這幾軍的實力,幾年下來,就讓原本可以和契丹、河東爭鋒的幾軍變成了這般模樣。

這幾軍幾度發生小規模嘩變,都被壓了下去,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這幾軍士卒大多數都是招募於檀州、易州、薊州等北部諸州,家人親屬盡皆在老家,若是反叛,勢必要牽連到這些親屬,所以嘩變規模都不大,也都不敢徹底反叛。

從來人行進的氣機感應,羅鄴就知道此人的武道水準不在自己之下,起碼也是天境養息後期了,甚至可能距離太息期也就一步之遙,而對方年齡頂多也就在三十歲左右,比自己應該還要小上兩三歲才對。

“恒州王邈見過羅大人。”

“王大人客氣了,王大人和家兄是素識,來我們河間,該是羅某主動去拜訪王大人才對,請坐。”羅鄴也很客氣,他還不清楚現在對方的身份,但是有線報稱這家夥和第五軍中之人有來往。

“呵呵,羅大人客氣了,王某本來只是打算到盧龍這邊看一看原來的故人,沒想驚動他人,說來倒是王某失禮了。”王邈也很坦然。

“王大人的故人可是也在河間?可容某今日做東,一起喝酒?”羅鄴貌似隨口問道。

“那敢情好,某的故人便是第五軍張寅,不知羅大人可識得?”王邈也笑吟吟的道。

羅鄴臉色微微一陰,沉吟了一下才道:“王大人難道不知這幾日河間城裏的局勢?”

“了解一些,第五軍和第六軍為了軍資輜重分配而戰,讓某也是扼腕不已,沒想到昔日塞北獨擋諸胡鋒芒的盧龍鐵騎,居然用到了自家人身上,委實讓人感慨,而原因居然是為了幾袋黍麥,幾貫銀錢,怕是說出去都無人相信吧。”

一番話說得羅鄴臉發燒,耳發燙,一時間竟然不知道該如何應答。

對方話雖然刻薄尖利,卻也是實話,難道不是麽?不就是為了幾袋黍麥,幾貫銀錢麽?

可兩邊就這麽丟下幾十具屍體,傷亡過百,而且還都是往日一起在塞北聯袂作戰的袍澤,想來都覺得慚愧,但是在殘酷的現實面前,這一切又顯得如此順理成章,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現在人甚至就要為食而死。

大帳內一時間安靜下來,只聽得羅鄴粗重的呼吸聲。

見羅鄴張口結舌,不知道該如何回答,王邈也不為己甚,“羅大人,這等局面,令兄難道就這麽坐看你坐困愁城?他就沒有給你一個更好的建議麽?”